•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6/10/2014

安倍開始懷疑安倍經濟學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陶冬

    陶冬

    持有美國猶他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學位。他對亞洲地區的經濟極有研究,尤其對中國經濟的見解更爲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4年中國宏觀調控等問題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預警。陶博士過去於多家國際及知名的金融機構出任亞洲區經濟研究部及中國研究部主管,工作地點遍及中國、美國及日本,自1994年起獲派駐於香港任職。

    陶冬天下

    每周更新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終於聽明白筆者講了近兩年的話,他的央行行長黑田東彥還沒有聽明白。安倍說匯率貶值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壞的一面;黑田則聲稱要將2%通貨膨脹進行到底。

 

  自從安倍提出安倍經濟學概念以來,筆者一直認為此政策存在著內在的矛盾與缺陷,是註定會失敗的。安倍經濟學的核心是,通過超量貨幣發行,拉低匯率,扯高通脹,一方面刺激出口,另一方面逼迫消費。筆者看來,匯率對出口的刺激很難持續,國際市場的競爭,最終取決於產品的質量、性價比和消費者體驗。由於R&D投入大降,消費者口碑不佳,索尼手機過去賣不動,貶值降價後還是賣不動。

 

  通貨膨脹,有好通脹和壞通脹之分。好的通脹,增加企業的加價能力,利潤改善了,企業請人和漲工資都會爽快一點。收入上升,則帶來消費、投資、稅收的良性循環。壞的通脹,對企業盈利幫助不大,卻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對需求構成打擊,投資自然難有起色。安倍經濟學試圖通過貨幣貶值來達到提高通脹的目的,就是屬於追求壞通脹。日元貶值,導致日本進口能源的成本大增,電力、汽油首當其衝,然而加價的好處卻沒有帶來就業的改善,利潤流到中東產油國腰包裡去了,代價卻要日本消費者和中小企業付出,其結果不啻於針對消費者加稅。

 

  安倍經濟學雖然對股市、匯率有過一段刺激,但是在創造就業機會上始終未有建樹,因此無法解決內需疲軟的問題,無法打破就業、消費、投資之間的惡性循環。至於通過貶值來製造通脹,由此刺激消費,更是本末倒置,好像一個人試圖揪自己的頭髮將自己拉出洞穴,根本不可能成功。缺少收入增長預期,高通脹只會令消費者勒緊褲腰帶。

 

  安倍在結構性改革上不得要領,其實已經敗相畢露了。他沒有三支箭,只有一支箭。貨幣政策所帶來的匯率變化和財政政策所帶來的短期增長,毫無挑戰。真正的挑戰,在於結構性改革,在於挾高民望衝破利益的藩籬,安倍卻裹足不前,只聽吆喝聲,不見箭出手,平白錯過了大好的改革良機,安倍經濟學的聲勢亦已衰竭。

 

  其實,安倍也未必真正地理解上述的道理,只是選舉臨近,民意下滑,受生活成本上揚影響的選民開始表達不滿,受匯率不確定性困擾的中小企業開始表達不滿。黑田缺少選舉的壓力,估計也沒有感受到生活費用上漲所帶來的痛苦,於是還堅持其物價目標。

 

  安倍經濟學敗相已露,只是未知會不會在闖大禍之前被收回。

 

  本文原載於今週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免費講座】陸叔《2024 投資心法·養生之道》講座► ►火速報名

我要回應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