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刺身唔好亂食】食魚生變食寄生蟲!坊間「滅蟲」秘技竟不可行?

【刺身唔好亂食】食魚生變食寄生蟲!坊間「滅蟲」秘技竟不可行?

健康大晒

  香港人愛吃魚生,喜歡其新鮮的口感,肥美的肉質,儘管很多研究指出魚生易藏寄生蟲,仍無減香港人對魚生的熱情。早前有節目介紹觀眾去大灣區食鯇魚刺身,食物安全中心馬上在社交平台澄清相關說法,指出當中謬誤。食魚生一直都存有風險,如果不能夠放棄對魚生的喜愛,那麼怎樣吃才能吃得安心呢?

 

切忌生吃淡水魚

 

  要吃得安全,要先分清楚魚的種類;在香港,深得港人歡心的魚生大多是三文魚、吞拿魚等海水魚,市面上鮮見淡水魚魚生,因為淡水魚比海魚更易含有寄生蟲,為了保障公眾健康,本港已禁止出售淡水魚魚生超過三十多年。淡水魚在河流、小溪生活,生活環境較海洋狹窄,一有污染物就很容易令大部分的魚受到感染,寄生蟲在淡水魚體內積聚。此外,淡水魚生活的淡水系統,與人體結構接近,當淡水魚魚生進入人體,寄生蟲較易在人體內逗留。

 

鯇魚魚生(網上圖片)

 

  食物安全中心指出淡水魚如鯇魚、大頭魚等鯉科魚類,最易含有中華肝吸蟲,在本港腸道寄生蟲感染個案中,超過八成個案都是由這個寄生蟲引起的。除了會令人食慾不振、腹瀉和發燒,還會造成膽管梗阻和肝硬化,嚴重會致慢性黃疸,繼而出現膽管癌,絕對不容小覷,千萬不要貪一時口腹之欲以致禍「蟲」口入。

 

中華肝吸蟲(維基百科)

 

海魚也是寄生蟲溫床

 

  有一種說法是,寄生蟲無法在鹽分高的大海中生存,因此海水魚對寄生蟲而言並非適合的宿主,是可安全食用的魚生;可惜,這只是個「美麗」的誤會。在日本有病人進吃三文魚後,出現嚴重胸腹疼痛、噁心及嘔吐;經醫生檢查後,發現有11條異尖科線蟲的幼蟲,鑽穿器官黏膜。異尖科線蟲寄生在上百種海魚體內,如三文魚、金鎗魚、鱈魚等,是常見的海魚寄生蟲之一。雖然異尖科線蟲進入體內後未必會馬上致命,但卻會使人肚痛、腹瀉、嘔肚、抽筋及腹痛,需要完全清走寄生蟲,才能回復健康。

 

異尖科線蟲(網上圖片)

 

CONTINUE READING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2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