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處暑養生助防疫

處暑養生助防疫

石鏡泉、吳國雄
健康快車

  中國人養生,要順應天時,再配合生活環境和個人體質來食補食療, 目的很簡單,只求強身健體袪病延年。但今年有所不同,因為多了新冠肺炎環繞著我們,稍一不慎,不成補身變補疫,加強了病毒的毒性,危害健康。

 

  8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亦是入秋的第二個節氣,處暑的「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此時三伏天已近尾聲,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人容易出現口鼻乾燥,咽乾唇焦的燥症,人容易疲乏,名為「秋乏」。因而,衣服不要加太多,忌捂,但也不能過涼。

 

新冠肺炎如何影響傳統節氣養生之道?

 

  最近一則新聞,一名三十多嵗男子,3月時,新冠肺炎痊癒,本月歐遊回來再次確診,是二次感染。這個案告訴我們,感染痊癒生出的體內抗體,不保證終身免疫,也警告我們所謂的集體免疫治療,費話!無論體內有抗體與否,如不警惕,病毒會隨時回頭光顧。原因有三:

 

  1、 明朝吳有性《溫疫論》卷二中有謂,瘟病可翻發,主因是內邪(病毒)未清。所以受感染後痊癒,更須時刻留意自身還有病徵出現否。如上例,如只是內邪未清而翻發,尚可觀察治療。

 

  2、但如是疫病後,自身不具抗體,又或新冠肺病,已出現不同病株變種,即甲病株的抗體,未能對乙病株產生防疫作用,則疫苗的效用,將打折扣。

 

  3、在未來的一段日子,要有心理準備,與疫共舞,周旋到底。因此提升自我免疫力,比全依賴甚麽疫苗防疫,便極為重要。

 

  今年處暑的養生食療,重點不在「補」而在「運」,保證臟腑運行順暢,比蠻進補品重要,要知道補品除了強補臟腑外,也同時滋補了侵入體內而不自知的病毒,補品強化其毒性,為害更大。

 

少辛增酸忌苦燥

 

  很多朋友並不重視處暑養生,認為秋季只要關注「潤肺」便可,其實處暑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處暑養生需要注重調補脾腎,順應季節變化,保持秋季健康,起到消除夏季火熱、為冬季儲備能量的作用。首要養脾胃防肺燥,飲食起居均要調劑周到。宜益腎養肝潤肺養胃,多吃鹹味食物如荸薺、沙葛、粉葛等,也可多吃新鮮果蔬,以及銀耳、百合、蓮子等清潤食品以防秋燥。處暑傳統養生七字訣:少辛增酸忌苦燥!

 

魚腥草煲豬肚湯

 

  秋乏常見食欲不振、乏力氣短、胸悶心悸、腹瀉嗜睡等等。要健脾腎解秋乏,今年入秋後第一湯 「魚腥草煲豬肚湯」。由於夏天體力消耗大,導致氣陰兩虛、脾腎不足所致。豬肚,為補脾之要品。脾胃得補,則中氣益;補益脾胃,則精血自生,虛勞自癒。魚腥草清熱敗毒,多用於呼吸道、尿道和腸道感染性等疾病,本湯品有健脾益腎、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補虛損、增食欲、補充體力,改善秋乏症狀。

 

  做法取新鮮魚腥草100-150克(或乾品10-15克)、北沙參25克、鮮山藥100克(或乾淮山10-15克),豬肚一個、食鹽少許。將豬肚洗淨汆燙,切成大塊;山藥削皮、洗淨、切塊。將北沙參、豬肚放入鍋中,大火煮沸後再轉小火煲一小時,加入山藥,再續燉煮30分鐘,煮熟爛後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養脾在運不在補

 

  處暑在夏秋交接,天氣炎熱,濕重困脾。自古有「脾健不在補貴在運」的說法,保持脾的功能運作最重要。脾喜燥惡濕,「濕」就是指性質偏於黏膩的東西,因此長夏飲食不宜滋膩,滋補藥膳、油肥甜膩之品盡量少吃;食飲不宜過飽,晚餐宜早或減量,增加脾胃的空檔,有利腑氣的通暢。從中醫養生角度,處暑較理想的食制是粥,所推介粥品非「米油」莫屬。

 

米油(粥油)

 

  「米油」既潤燥又養顏,自古都是女士駐顔恩物。米油是用大米熬好的粥上面浮著的那層細膩、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質,一般人俗稱「粥油」。

 

  米油性味甘平,《本草綱目拾遺》推許:「米油,力能實毛竅,最肥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陰之功勝於熟地也,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

 

  可見米油真是滋陰潤膚的佳品。秋季若是能每日喝一碗米油,不僅可以健脾開胃,還可以養顏潤燥,防治皮膚乾燥皸裂、頭髮乾枯開叉等不適。

 

  但提取米油需要一定技巧,首先須選用優質的大米,淘洗乾淨,鍋內先燒水,水沸騰後再下米,大火煮開後,換成中小火,保證粥不會溢出並且處於沸騰的狀態,大約半小時即可。

 

  熬粥用的水最好多一些,一般每50克米,加水2,000-2,500毫升。另外,想要獲得優質的米油,最好不要在粥中添加任何其他食物,如蔬菜或者豆類。

 

小米粥

 

  一般家庭,熬粥取米油花工夫重技巧,不容易處理,可用小米煮成小米粥替代。小米味甘微寒,色黃、入中焦脾胃,能健胃除濕,和胃安眠,滋養腎氣,清虛熱、補虛損,自古有「代參湯」的美譽。濕氣重的朋友,可稍加一點炒白扁豆一起煮食,能夠增加益氣化濕的功效。《素問•四季調神大論》:「不治已病治未病」,小米粥是運化脾胃保暢通預防疾病的首選。

 

  新冠肺炎令人困擾,但過於驚恐憂傷反而更傷肺;肺主一身之氣,要時刻保肺健康,不在食補,而在多注意情緒鬱結,悲則氣消,悲憂傷肺。保持心氣平和,五臟安定,才是古人所說的「養歡喜神」 。多找一些可喜的事情與人分享,吐盡胸中勞頓鬱結之氣,才是健肺養生的要訣。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