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肺熱、胃熱、肝腎陰虛易患糖尿病!中醫針對不同類型,3款補益食療推薦!

肺熱、胃熱、肝腎陰虛易患糖尿病!中醫針對不同類型,3款補益食療推薦!

中醫話

  現時本港大約每10人即有1人患糖尿病,但糖尿病不是老人病,超過五份一患者在40歲前發病,即使僅30多歲壯年,亦有可能患上「前期糖尿病」,且大部分人完全沒有病徵。有家族史、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缺少運動或曾經患上妊娠糖尿的高危人士須定期進行檢查。註冊中醫師張立彤提醒,一旦發現血糖上升,應嚴格改變生活習慣,否則需要服用藥物,才能延遲前期糖尿病惡化為「真正」糖尿病。

 

  張醫師指,糖尿病屬於高血糖的代謝性疾病,中醫學稱為「消渴病」。由於患者胰島素出現分泌缺陷而導致,隨著病情的不斷進展,容易引發腎病以及併發症。現階段糖尿病無有效的根治方法,只能通過對控制血糖來降低患者併發症的發生率。

 

現代醫學:糖尿病分4類型

 

• 一型糖尿病:佔5%。患者多為年輕人,是由於分泌胰島素的細胞病變。患者嚴重缺乏胰島素,發病一般較急,需要依賴注射胰島素來穩定血糖水平。

• 二型糖尿病:佔90-95%,是最常見的類型。過重或肥胖、飲食不節、缺乏運動的人士、某些藥物或疾病,令胰臟受損,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另外,隨着年齡增長,糖尿病患者大多病發在45歲之後或家族遺傳。主要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不能發揮功能時,血糖異常升高,發病較慢,病徵較不明顯,部分患者初期並不察覺。二型糖尿病的治療方法因人而異,輕者可透過實踐健康生活方式,如控制體重、改善飲食及定時運動來穩定血糖的水平,較嚴重的患者則需要口服降血糖藥,甚至注射胰島素。

• 妊娠糖尿病:懷孕期間出現血糖過高,產後可回復正常,但日後較大機會患上糖尿病。 

• 繼發性糖尿病:有特殊病因(如腮腺炎、慢性胰臟炎等或長期服用類固醇)而誘發的糖尿病。

 

(iStock圖片)

 

糖尿病主要症狀:三多一少

 

• 多尿:由於糖尿,尿滲透壓升高而腎小管回吸收水減少,尿量常增多。病者尿意頻頻,多者一日夜可二十餘次,夜間多次起床,影響睡眠。不僅每次尿多與尿頻,一日尿總量常在2至3公升以上,偶可達十餘升。

• 多飲:由於多尿失水,病者煩渴,喝水量及次數增多,可與血糖濃度及尿量和失糖量成正比。

• 多食善饑:由於失糖,糖份未能充分利用,伴以高血糖刺激胰島素分泌,食欲常亢進,易有饑餓感,食量比正常人多一倍以上。但有時病者食欲忽然降低,則應注意有否感染、發熱或已誘發酮症等併發症。

• 體重明顯減少:由於代謝失常,能量利用減少,氮負平衡,失水和電解質,酮症時更嚴重,患者感疲乏、虛弱無力。尤其是幼年(Ⅰ型)及重症(Ⅱ型)患者消瘦明顯,體重下降可達數十斤,勞動力常減弱。但中年以上Ⅱ型輕症患者常因多食而肥胖。

 

併發症分急性、慢性

 

  張醫師指,最常見的急性併發症是因為血糖過高或過低,嚴重的可導致昏迷,稱為糖尿病酮酸中毒症,高血糖高滲壓狀態與低血糖昏迷症。在這些緊急情況下,要馬上送院救治。

 

  慢性併發症主要是由於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變,令多個器官出現問題,如冠心病、血壓高、腎衰竭、白內障、視網膜病變等,嚴重的可導致失明、中風、慢性皮膚潰瘍,組織壞死或要截肢等。因此糖尿病必須要注意控制血糖,以減低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下一頁:中醫角度睇糖尿病 + 各類型食療推介

 

 

CONTINUE READING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4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