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確診數字回落咪鬆懈!中醫:免疫力要不強不弱啱啱好!日常針灸這個穴位可保平安

確診數字回落咪鬆懈!中醫:免疫力要不強不弱啱啱好!日常針灸這個穴位可保平安

譚莉英
美女中醫

  持續抗疫三年,確診數字由每日五位下降到四位數,雖則話市面防疫措施將會進一步放寬,但縱觀環境,個人認為第五波仍未退卻,第六波急於殺到。所以,繼續堅持做的,仍然是提升身體健康水平。

 

  其實,自古以來,時疫就存在,至今數千年,也未曾消失,面對這個反覆爆發的病毒,惟有加強免疫力提升才是個人的自處之道。

 

  中醫預防和治療講求結合整體觀念,用邏輯推論顯現的主、客觀症狀,才處方用藥預防和治療疾病進展(不是只靠把脈診斷)。

 

  多年從事中西醫結合腫瘤科的臨床觀點來看,現代醫學抗癌藥物是由中藥做為開發,證實有提升並調節免疫活性的能力,然而,中藥同時也能做成免疫抑制劑,且更重要的是,中藥有機會克服生產困難、價格昂貴及使用不便等缺點,減少病人醫療負擔。

 

  而且,現代醫學流行的免疫抑制劑存有部分缺點,就是半衰期太長,使免疫反應過度活化,結果導致免疫系統自己攻擊自己,阻礙癌症治療效果,從而影響病人的康復質量。

 

  其實,無論是古代或現代,防病、治病目標都是提供人們最好的生活品質。中藥不貴,不需注射,半衰期也短,血腦屏障很快就過。既然如此,我們絕對有能力提升自身免疫抗體,從而對抗反覆爆發的疫情。

 

一. 中醫學對免疫力的觀點。

 

  中醫學「免疫」一詞,最早見於《免疫類方》,意思是「免除疫病的危害」。  「疫」是古人對傳染性疾病的稱謂。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經典《內經》就提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和「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等觀點,認為疾病是人體正氣與病邪互相抗爭的過程,同樣的現象,只是使用了不同的語言來表達。比如說:病邪是人體內外環境多種致病因子的總稱。而正氣則是人體正常的免疫機能與抗病機能的總括。當邪氣盛(致病因子活躍),宿主容易受到病原的侵犯而生病;當正氣虛(免疫機能缺陷),人體就可能出現異常的自體免疫性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或表現出對病原侵襲缺乏有效的防禦力和抵抗力現象(如容易感冒)。致病因子和人體免疫系統相互間的消長,決定疾病是否發生以及疾病的預後。

 

(《鬼怪》劇照)

 

二. 免疫學與中醫學的防病觀。

 

  在治病上兩者都把預防放在首位,從根本上阻止疾病的發生。現今,全球免疫學預防(如接種疫苗)也排在首位,其次才是免疫學診斷和免疫學治療。中醫學強調「上工治未病」,特別重視正氣在發病中的主導地位,也就是現代醫學普遍認同的「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 希望培養正氣使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境界,並提出「扶正祛邪」的治病總則。

 

三. 如何了解自己的免疫力是強是弱?

 

若以下症狀常出現,有可能是免疫力較差:

 

口腔、口角容易破、尿道發炎或身體炎症不易治癒,容易倦怠、疲勞、體力變差、食慾差。

不明原因的腰痠背痛、晨間僵硬、掉髮或肌肉無力。

 

四. 免疫力到底是愈強愈好,還是愈弱愈好?

 

  事實上免疫力應該要「剛好」才是最恰當的,因為免疫力太弱的人,容易經常感冒或是容易受細菌、病毒感染,免疫力過強的人,也會導致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硬皮症等。過敏疾病則是另一類免疫過度敏感的反應,如過敏性鼻炎、氣喘、濕疹、蕁麻疹、腸胃道過敏等。

 

五. 如何以中醫方法和中藥正確調理免疫力。

 

  中醫防病、抗病,不外乎「扶正」與「袪邪」兩大原則。免疫機能不足者,在治療上以扶正為主;致病因子旺盛者,則以袪邪為先。扶正是以強化個體的免疫功能以增強其抵抗力為目的,袪邪則有排除破壞免疫平衡一切外在因素作用。此外必須注意時機,並以體質特性選擇適合的免疫調理藥,以促使病理性免疫反應向生理性免疫反應轉化,是治療免疫性疾病的原則。以流感病毒感染為例,如果想要以中藥調理免疫力,可能因體質與免疫能力,以及時機不同而有不同的考量。對於已發生流感病毒感染的民眾,若體內病毒已誘發過度強烈的病理性免疫反應,可適度給予解毒類中藥,以抑制病毒的滋生及抑制體內過度的免疫反應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對於尚未感染,而且確屬正氣虛的民眾,若因畏懼抵抗力虛弱,易招感染,可以考慮服用扶正中藥來適度增強免疫力。以上調整免疫的中藥處方,必須經由專業中醫師開立,以免過猶不及。

 

  現在面對的挑戰是病毒變異大逃脫,病毒人傳人會進展再突變甚至社區感染。

 

  所以,我們必須提升身體第二道免疫防線,我稱為特異性免疫功能,也就是我們體內的T細胞和B細胞這些免疫細胞。T細胞是殺手細胞,會自動搜尋被病毒入侵的細胞,做更快速、更精準的攻擊。之後,B細胞針對不同的病毒產生不同抗體,B細胞具有免疫記憶的功能而產生極佳的抗病毒抗體,我們有了抗體才有可能有效地抵抗新冠狀病毒。

 

  感染後往重症發展的患者,就是身體無法產生有效的特異性免疫。最主要原因可能來自於病毒突變。要靠自身的免疫系統去對付突變的病毒,因此提升自身免疫是關鍵,中醫藥當中有許多能夠有效提升免疫,尤其是特異性免疫的功能,例如真菌類用藥類:靈芝、蟲草、茯苓等或生物多醣體,對特異性免疫有明確的提升效果。

 

  從科學研究與醫學原理結合,中醫學既不神秘也很科學,雖然現今中醫已經能夠在癌症治療中扮演關鍵的角色,一般大眾卻忽略了中醫抗疫的位置。其實中醫中藥也沒在此次抗疫之戰中缺席,故此,我一直堅持製作防肺炎流感茶,服用的民眾中,無論功效與數據也令大家極為振奮,起碼到現在為止,持續服用的人群中,並無一人中招。 然而,一些在沒有用中醫中藥提升防疫免疫的民眾,若不幸中招,我們用傳統中醫中藥和針灸的方法,不單能防止輕症變成重症,還有理想的治愈和提升免疫調控效果,顯見中醫在抗疫戰爭中並不願意缺席。

 

  提到服用中藥,可能有民眾尚未接受,然而,也可以用針灸取代。

 

  古人已告知,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意指若要身體平安健康,就是要針刺足三里並佐以艾灸,可以達到提升身體免疫的效果,此方法老幼咸宜,並無任何禁忌。

 

  需要提升免疫力的民眾,可以考慮以上方案。以上文章,希望有助大家提高免疫防疫的意識。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