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中醫治未病防治流感

中醫治未病防治流感

石鏡泉、吳國雄
健康快車

  無論流感抑或新冠等病毒病,均屬於中醫「時疫」或「厲氣」範疇,早在明、清兩代的《溫疫論》和《溫病條辨》等中醫經典著作,就有防治方案記載,可知中醫防治流感等各類病毒病所用經方,實踐驗證經年有效。

 

中醫預防要點

 

1、虛邪氣濁,避之有時

 

  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儘量減少到人員密集、空氣污濁的場所。天氣多變,時暖時涼,應注意根據溫度環境變化適時增減衣物。

 

2、飲食有節

 

  飲食清淡、忌肥甘厚膩之品。

 

3、適當鍛煉

 

  適當八段錦、太極拳等鍛煉,使肺氣得以舒展,宣降適度。

 

(iStock圖片)

 

4、保持精神舒暢

 

  心抑感神不寧,悲憂傷感,易導致氣機逆亂,氣鬱化熱,保持情志舒暢很重要。

 

《廣東省2023年春季預防流感治未病指引》

 

  因應流感的傳播上升,中國中醫藥局研究制定了《廣東省2023年春季預防流感治未病指引》的防治指引。其中包括用藥及食療部分,由於流感與普通感冒不一樣,主要表現在症狀較重﹑發展較快﹑傳染性強,針對不同證型臨床表現,在藥物治療上,中醫用藥以三因為基準,流感病毒多變,藥不可亂服,但治未病的食療藥膳方,則不妨一試,現節錄食療參考預防方如下:

 

(一)清肺潤燥防感湯

 

適應人群:適合體質偏熱,易咽乾、咽癢、咽痛,心煩,口鼻乾有痰,小便黃,大便偏乾,睡眠不安的人群。

 

材料:豬瘦肉300克,南杏仁10克,北杏仁10克,枇杷葉5克,燈芯草1紮,蜜棗3個,生薑3-5片,食鹽適量

 

做法:豬瘦肉洗淨,焯水。鍋內加水煮沸,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燒開轉小火煲45分鐘,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解讀:南杏仁又稱甜杏仁,味道微甜,具有潤肺通便、止咳化痰等功效。北杏仁又稱苦杏仁,具有清燥潤肺、止咳平喘的作用。蜜棗補血、健胃、益肺。燈芯草味甘淡性微寒,能清心除煩利尿。枇杷葉味苦性微寒,清肺止咳、降逆下氣。本膳可清肺潤燥,預防流感。

 

(二)紫蘇葉飯團

 

適用人群:適合平素氣虛、偏寒人群,衛表不固,易疲乏、易患風寒感冒,症見怕冷、惡風、流清涕等,或有脾胃滯脹的人群。

 

材料(2-3人份):南瓜100克,洋葱1個,土豆300克,白米飯2-3碗,新鮮紫蘇葉數十片,食用油、食鹽、胡椒粉少許。

 

做法:熱油起鍋,放入洋葱丁炒香盛出備用,倒入土豆翻炒,土豆變色後倒入南瓜拌炒,待南瓜變軟後,倒入適量白開水沒過食材,燉煮5-10分鐘。加入米飯攪拌,撒上黑胡椒粉和食鹽,繼續燜煮3分鐘,關火,將食材盛出,拌入洋蔥。將米飯捏成飯團放在乾淨的蘇子葉上,吃的時候一起包上即可。

 

功效解讀:紫蘇性味辛溫,具有發表散寒、芳香化濕的功效,對於風寒感冒、腸胃積滯都有幫助。紫蘇葉飯團能行氣祛濕又清新可口,還有一定預防感冒的功效,適合今春食用。

 

(三)木棉花化濕湯

 

適用人群:適合氣虛偏濕,平時易疲乏、肢體沉重、消化不佳、易胃脹腹滿的人群。

 

材料:豬瘦肉350克、赤小豆、紅腰豆各50克,乾木棉花2朵,陳皮1瓣,生薑3片,食鹽適量。

 

做法:豬肉切塊,加適量清水煮沸,放入所有材料,小火煲1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解讀:春季為肝主氣之時,木棉花味甘、淡、性涼,具有清熱利濕解毒的功效。赤小豆味甘、酸、性平,能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本食療方可健脾祛濕,提升免疫力,預防流感。

 

(四)川芎土茯苓紅棗魚頭湯

 

適合人群:適合平素瘀濕互見,易感冒易頭痛,頸肩僵硬,或見肢體麻木的人群。

 

材料:川芎15克,土茯苓30克(或鮮土茯苓60克),紅棗(去核)3個,生薑5片,大魚頭一個、豬瘦肉100克,花生油、食鹽適量。

 

做法:大魚頭香煎至兩面微黃,然後倒入適量溫水,煮10分鐘至魚湯變成乳白色。把所有材料和魚頭、魚湯放入湯鍋內,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1.5小時,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解讀:祛風除濕,活血止痛。流感高發期,川芎魚頭湯可以祛風,土茯苓除濕解毒,配姜棗和營衛解表。整個湯品不但對預防流感有所裨益,還可有緩解肝鬱、血虛、風濕所引起的頭痛的作用。

 

(五)粥羹茶飲食療方

 

  如已經感染流感並已痊癒,下面的食療藥膳方,可有效提升自身免疫力,恢復身體機能,也可以作為預防方,避免再感染流感或其他傳染病如新冠或感冒等。

 

1、蓮子百合粥

 

做法:蓮子50克,百合30克,稻米120克,加水煮粥

功效:健脾潤肺

主治:肺胃氣陰兩虛,口乾、咽乾、納差,可用於預防流感,也可以用於熱病後氣陰兩虛。

 

2、山藥薏米粥

 

做法:鮮淮山60克,薏苡仁30克,新鮮橘皮絲6克,稻米120克,加水煮粥

功效:健脾化濕

主治:脾虛濕盛,納差、便溏、腹瀉,可用於脾胃虧虛者或熱病過程中嘔吐、腹瀉者。

 

3、川貝雪梨羹

 

做法:川貝粉6克,新鮮雪梨30克-60克,百部10克,蜂蜜15克,冰糖10克,加水適量隔水燉30分鐘

功效:養陰潤肺、化痰止咳

主治:熱病津傷,乾咳、少痰、口乾、咽乾,可用於流感過程中或後期肺陰不足、熱邪不盡者,也可用於肺陰虧虛體質的流感預防。

 

4、銀耳雪梨羹

 

做法:銀耳30克,新鮮雪梨30-60克,桔梗6克,甘草6克,冰糖15克,加水適量隔水燉30分鐘

功效:潤肺養陰

主治:肺陰虧虛,口乾、咽乾、咽痛。

 

5、銀菊茶

 

做法:銀花6克,菊花10克,冰糖10克,開水泡茶

功效:疏風清熱

主治:頭腦發熱、怕風、眼乾心煩。

 

 

6、菊花茶

 

做法:菊花15克,蜂蜜10-15克,泡茶飲用

功效:疏風清熱、養陰生津

主治:眼睛乾澀、口乾、心煩。

 

7、薄荷生薑茶

 

做法:生麥芽30克,薄荷6克(後下),蟬蛻6克,生薑3片,大棗3個,炙甘草6克,煎煮作茶飲用

功效:和解樞機,透邪解鬱

主治:熱邪稽留,身熱不解、時寒時熱、汗出不暢、胃脘痞悶。

 

  在面對各類傳染性高的病毒病,根據過去數年的經驗,最佳的預防方法是多休息、少聚集、多喝水,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時刻保持心境寧神樂觀,勤洗手和戴口罩,更是個人日常祛病防禦的有效方式。

 

資料來源:

《廣東省2023年春季預防流感治未病指引》;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通告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