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做三伏天灸要戒蝦蟹!夏天脾胃弱,推介健脾補腎、潤肺益氣「中式南瓜素湯」

做三伏天灸要戒蝦蟹!夏天脾胃弱,推介健脾補腎、潤肺益氣「中式南瓜素湯」

陳沛思
食療新意思

  「天氣真的很熱。從港鐵站行到診所只是一會兒,已經汗流浹背。」Brenda說。

 

「由夏至開始計算,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三伏天有三伏,分別為初伏、中伏和末伏。2023年的初伏由7月11日開始,正是貼天灸的時候。」我說。

 

  「哎呀!忘記了。現在貼可以嗎?」Brenda問。

 

  「當然可以。每一伏為期十天。不一定要初伏日才可以貼。在初伏的十天內貼第一貼也有效果的。

 

  三伏天灸是發泡療法的一種,明末清初醫家張璐提出夏日三伏外用白芥子,塗於肺俞、膏肓、天突等穴位,對冷哮很有效果。此後,三伏天灸繼續發展和應用至今。現在我們會使用白芥子、細辛、附子等溫熱中藥磨成粉末,加上新鮮薑汁調配成天灸藥泥,貼於適當的穴位。」我說。

 

  「很難理解,天氣已經這麼熱,還要溫熱?豈不是熱上加熱?」Brenda問。

 

  「中醫十分重視和大自然的關係,主張順應自然。一年有四季,存在春生、夏長、秋收和冬藏的自然規律,我們也應順自然,春養生、夏養長、秋養收、冬養藏。在三伏天,天氣雖是十分炎熱,地下水倒十分清涼。如果在鄉村有打井水習慣的,印象更深刻,夏天的井水是涼的。人體也一樣,順應四時而陽氣最為旺盛,陽氣隨氣血偏行於外表,在內則相對不足。

 

  三伏天灸療法在此時將藥物和穴位的功效相結合,借助自然界之陽氣生發,袪除體內寒邪,溫補人體。正正是內經說春夏養陽的意思。三伏天灸在夏季溫陽補益,實則為秋冬儲備陽氣。所以在冬天好發的疾病如哮喘、鼻敏感等,又或寒性的疾病,如關節痛等,都可以通過貼三伏天灸來改善,冬病夏治。當然實際情況,則依照病人的狀態,或需同時配合中藥和針灸,加強療效。」我說。

 

  「如果做了天灸,飲食上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呢?」Brenda問。

 

  「因為天灸後有機會出水泡,所以一般發物如蝦、蟹等暫時不要吃。夏天脾胃相對較弱,飲食宜清淡,可以煲南瓜湯。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能潤肺益氣。炎熱天氣,不少人忍不住吃喝生冷,脾胃容易寒生濕,出現腹痛腹瀉。湯中可加入淮山和茨實,健脾補腎,特別茨實能止腹瀉。腰果性平,味甘,入脾、胃、腎經,功效包括補腦養血,補腎,健脾,下逆氣,止久渴。腰果味道鮮甜,大多數素湯以腰果代替豬肉,可以作為南瓜湯的材料之一。」我說。

 

  「現在開始三伏天灸、食療喝湯。麻煩陳醫師幫我貼天灸吧。」Brenda說。

 

下一頁:即睇「中式南瓜素湯」有咩材料點樣煲

 

CONTINUE READING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