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經痛|34歲港媽產子後常經痛頭痛!靠食止痛藥8年嚴重影響生活!中醫拆解成因+治療方法!長期經痛兼有3大異常應求醫

經痛|34歲港媽產子後常經痛頭痛!靠食止痛藥8年嚴重影響生活!中醫拆解成因+治療方法!長期經痛兼有3大異常應求醫

健康解「迷」

  很多女性都有經期和月經前後不適的問題,常自行服用止痛藥紓緩,實則治標不治本。一名42歲港媽自產子後,每逢來經即出現經痛伴隨頭痛,影響工作及生活,因此養成吃止痛藥習慣長達8年。她及後求診中醫,經過1個月的調理,疼痛問題得到顯著改善。

 

  註冊中醫師麥俊堅在Facebook專頁分享案例,表示一名42歲女病患在8年前產子後,便出現經痛伴隨頭痛的問題,頭痛甚至會蔓延至頸部、後枕;加上小腹疼痛,每次都需服用止痛藥才能上班工作,情況頗為嚴重。

 

求診中醫針藥調氣血

 

  由於月經不適實在影響生活,女病患最終求診中醫。麥醫師問診發現,患者平時手腳冰冷、汗多、眠淺,醒後難再入睡。把脈時見雙脈沉細、略帶艱澀難行之感;舌色淡紫,表現出一派虛寒之象。因此,醫師診斷為「寒凝血瘀證」。

 

  另外,醫師又留意到患者腹部「按之軟似棉、鬆如饅,如瓢盛水」,是氣血不足、水氣滯留腹中的表現。

 

  麥醫師透過針藥治療,以中藥處方金匱溫經湯合四物湯加減,作用補虛、散寒、活血、利水。另以針刺腹部及小腿肝經和胃經,調整腹部氣血,以及行肝氣、生胃氣。並囑患者每星期覆診一次。

 

  患者一星期後覆診,可見手腳冰冷症狀已消失;經至時,小腹疼痛和頭痛減少。但溫熱藥物補充陽氣,使寒氣減退、水氣下行,令患者出現口乾口苦、雙小腿肌肉繃緊、腳踝重著。患者之後繼續中藥加針刺治療,醫師每次微調比例。一個月後,患者經期痛症減少、出汗和睡眠情況均有改善,生活品質因此提升,同時意外地發現腹圍亦有縮小。

 

留意3大經期異常

 

  月經期間出現異常情況亦要小心。台灣婦產科醫生詹景全曾在節目《醫師好辣》上表示,很多女性都有經痛問題,大多會強忍痛楚、熱敷、喝薑茶,服用止痛藥等緩解症狀。但若長期有經痛問題,且出現以下3大經期異常,恐怕是健康響起警號,應及早就醫:

 

1. 與平常來經不同

 

  宮外孕患者易誤以為是來月經,從而忽略懷孕可能性,以事主個案為例,其今次「經期」與以往不同,血量非常少,是一大跡象。

 

2. 多處現痛症

 

  一般經痛位置集中於下腹中央,或是腰痠背痛,而今次事主疼痛位置突然改變,變成右下腹較痛,並不尋常。

 

3. 疼痛日子長

 

  通常經痛只會維持1至2天,症狀便會慢慢緩解;但當身體出現病灶,疼痛感可能會持續4至5天,而事主竟痛至休克,顯示很大機會並非單純月經問題。

 

資料來源:台灣婦產科醫生詹景全

Copyright ©《TOPick》、《晴報》

 

內容獲「腱活堂」授權轉載。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