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霜降講飲食

霜降講飲食

石鏡泉、吳國雄
健康快車

  今年10月23日是二十四節氣的霜降,秋季最後的一個節氣。《二十四節氣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這時候晚上地面散熱多,溫度會驟然下降。霜降後半個月便到立冬,在這秋冬過度的時節,是進補最佳時候,故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

 

  時屆深秋,容易因秋燥導致患上「溫燥」或「涼燥」等多種上呼吸道感染及慢性疾病急性發作。陰虛質和氣鬱質的人群應特別注意保健。飲食宜甘淡潤燥,養肺為主,選用「防燥不膩,甘淡滋潤」的平補食品,防止機體在肺陰虛的基礎上再受燥邪影響,產生疾病。

 

  今天談霜降養生,集中在飲食補身,驅寒溫中,防病兼防疫。從中醫藥食療典籍中節錄了一些現代人遺忘的飲食提案,在時下重點防疫防流感的情況下參考備用。

 

1、蜜蒸百合,節錄自《太平聖惠方》

 

  食材:百合 100克,蜂蜜50克。

 

  製法與用法:將百合洗淨,脫瓣,放在清水中浸泡,半小時後撈出放在碗,加入蜂蜜攪拌均勻;將混合後的百合蜂蜜放入容器中,隔水蒸熟即可。每日食用一次。

 

  功效:潤肺止咳,清心安神。

 

2、百冬灌藕,節錄自《特色藥膳指南》

 

  食材:生百合、白茯苓、天冬各60克,山藥100克,紅棗50克,牛奶150毫升,蜂蜜20克,鮮藕400克。

 

  製法與用法:將百合、山藥、天冬研爛,加蜂蜜再研磨極細,同研末的白茯苓調勻;將紅棗去核煮熟,做成棗泥,加人茯苓粉混合物,調入牛奶至稀稠適中,灌人藕孔中令孔皆滿,堵住藕孔,上屜蒸熟即可。每日食用一次。適宜陰虛質、肺燥、肺熱及肺陰不足者。

 

  功效:潤肺化痰,止咳平喘。

 

  方解:百合味甘補虛,性涼清熱,善於養陰潤肺,兼能止咳祛痰,治燥邪傷肺,或肺陰虛,燥咳少痰或痰中帶血。天冬味甘苦性寒,既養肺陰,又潤肺燥,還可清肺熱,治燥邪傷肺,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帶血。兩藥相配,增強養肺陰、潤肺燥、清肺熱、止咳嗽之功。山藥甘平,能益氣健脾,潤肺生津,增強百合、天冬潤肺作用。白茯苓味甘淡平,有益氣健脾、利水滲濕的功效。藕甘寒,能健脾、開胃、止瀉。紅棗、牛奶、蜂蜜有補中益氣、養陰潤燥功效。諸味相伍,共奏養陰生津、潤肺止咳之功效。

 

3、生脈飲,節錄自《備急千金要方》

 

  食材:人參10克,麥冬15克, 五味子10克。

 

  製法與用法:各味洗淨,水煎,取汁。每日食用1、2次,每次5至10毫升,溫服。適宜陰虛質或氣津兩傷者。

 

  功效:益氣生津,斂陰止汗。

 

  方解:方中人參(白參)性味甘溫,益氣生津,為大補元氣第一要藥。麥冬味甘性寒,具有養陰清熱、潤肺生津之功。兩藥相配,則益氣養陰之功益彰。五味子性味酸溫,能斂肺止汗,生津止渴。三藥合用,一補一清一斂,共奏益氣養陰、生津止渴、斂陰止汗之功。至於久咳肺虛,氣陰兩傷證,取其益氣養陰,潤肺止咳,以求本圖治,使氣陰恢復,肺潤津生,病證悉除。《生脈飲》為古今名方,對上了年紀帶心血管慢性疾病的長者,尤具養生效益。

 

  注意事項:外邪未解,或暑病熱盛,氣陰未傷者不宜使用。

 

4、參麥魷魚,節錄自《滋補保健藥膳》

 

  食材:黨參5克,麥冬6克,五味子3克,百合50克,魷魚250克,蝦仁20克,菜油、料酒、薑汁、白醋、水澱粉、麻油各適量。

 

  製法與用法:將黨參、麥冬用紗布包好,與五味子同煎,取汁2次,合併2次汁液,過濾2 、3 次,以文火濃縮至一小碗;水發魷魚,打花刀成金魚狀,人開水中焯數秒鐘即撈出;蝦仁加調料製作成蝦茸,放人魷魚腹中;魷魚置於盤中,百合置於魷魚四周,上籠蒸20分鐘;勺內放明油,加黨參、麥冬、五味子汁、鹽、白醋、水澱粉勾芡,澆於菜肴上。佐餐食用。適宜陰虛質、氣虎質或氣陰不足者。

 

  功效:益氣養陰,滋補強壯。

 

  方解:方中黨參性味甘平,補氣益脾,養血生津;麥冬潤肺養陰,益胃生津,清心除煩;五味子斂肺滋腎,生津斂汗,三藥合用,益氣養陰,滋補強身,再配合益氣強壯的魷魚、補腎壯陽的蝦仁,共成滋補佳膳。全方氣陰雙補,生津斂汗。

 

  注意事項:外科瘡腫及皮膚病患者不宜食用。

 

5、天門冬膏,節錄自《飲膳正要》

 

  食材:鮮天冬500克。

 

  製法與用法:天冬洗淨,去心皮,細搗,絞取汁澄清,以紗布濾去粗渣。將汁人砂鍋,文火熬成膏。每服1-2 匙,空腹以溫黃酒調服。適宜陰虛質、肺燥、肺痿咳嗽、皮膚乾燥皺裂者。

 

  功效:滋陰潤燥,清金降火。

 

  方解:天冬養陰潤燥,清肺生津。

 

  注意事項:虛寒泄瀉、外感風寒致嗽、脾虛便溏之人不宜食用。

 

  在秋燥冬寒時節,麥冬、天冬、百合、蓮藕、黨參、五味子、蜂蜜等,平補潤燥,滋陰降火,護肺養脾,起一定的食養療效,在平常的菜餚或湯水,可多加食用。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