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富通基金頻道22日專訊》瑞信及瑞銀的「世紀交易」令瑞信發行的160億瑞士法郎
AT1債券將全數撇帳,事件震撼市場。對此,一站式網上投資平台FSMOne(香港)發表
看法。3月20日,瑞信和瑞銀同時宣布雙方已就合併事宜達成協議,瑞銀會以全股份形式收購
瑞信的100%股權,收購價為每股0﹒76元瑞士法郎,總對價為30億元瑞士法郎(約32
億美元)。收購完成後,瑞信股東將會獲得瑞銀的股份(22﹒48股瑞信換1股瑞銀)。如按
照上周五(17日)瑞銀的市值56億元瑞士法郎計算,是次瑞銀發行的新股會佔發行後總額的
5%,預料股份稀釋的程度不大。
FSMOne(香港)環球債券部經理陳家朗表示,因為瑞信在這次交易中不涉及任何新股
發行,所以現有股份不會被稀釋。根據上周五瑞銀的收市價1﹒86元瑞士法郎計算,股東帳面
上會虧損約60%。另一方面,瑞信同時宣布按照瑞士金融市場監管機構(FINMA)的指示
,會將其發行合計約16億元瑞士法郎的所有額外核心一級資本(AT1)債務全數撇減。換言
之,所有瑞信AT1永續債券的持有人會面臨100%的損失。AT1債券具備彌補虧損風險,
一般而言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跌至某一水平之下(機械式),或是當監管機構判斷發行銀行陷入
經營危機時(自主式),便會達到觸發水平,屆時債券持有人需要承擔損失。而這次瑞信AT1
債券的本金被撇減,正是由當地的監管機構決定的自主式觸發。
*銀行陷危機清零屬意料之內,優先權更高也沒保障*
AT1債券發行的原意就是為了提供額外保障予發行人,因此本質上便具有較高風險,在銀
行陷入危機時被觸發本金撇減亦是意料之內。然而,這宗交易值得探討的地方,是股票和債券吸
收損失時的優先次序問題。
從定義上來看,普通股是核心一級資本(CET1),而遭到本金撇減的永續債屬於額外核
心一級資本(AT1),兩者都能幫助銀行吸收損失,而普通股的清償優先權應低於AT1債券
。因此,有不少人相信在AT1債券吸收損失之前,現有股票的價值應會先被稀釋至接近零的水
平。
不過,兩者吸收損失的方式不盡相同,核心一級資本(普通股及留存收益)會經銀行的帳面
虧損持續地進行扣減,而AT1債券則是在需要時能直接撇減本金。從條款上來看,AT1債券
只是在銀行破產清償時的優先權較股票高,並不代表銀行必須要增發股份,並在股東承擔所有損
失後才能觸發債券的彌補虧損。
看到瑞信AT1債券持有人承受的損失遠高於股東後,大部分銀行所發行的AT1債券均出
現大幅下跌,市場難以理解監管機構作出這個決定背後基於甚麼原則。如果純粹因為AT1債券
的條款中清晰列明彌補虧損機制,而對AT1債券持有人開刀的話,難免令市場對這類債券,甚
至是優先權更高的T2債券或具彌補虧損能力(TLAC-eligible)的債券感到擔憂
,畢竟難保下次監管機構不會對這些債券出手。
*機械式觸發框架沒參考意義,優先債券風險較低*
另外一點值得留意的,是機械式觸發的用處。瑞信在去年底時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達到
14﹒1%,比機械式觸發彌補虧損的保險線(7%)高出不少。然而,瑞信至今並未披露過任
何最新的資本充足率數字,監管機構便以自主式觸發將所有AT1債券「清零」,再考慮到是次
交易是在監管機構的命令下以瑞信上周五股價的4折強行完成,難免令市場覺得監管機構的權力
達到近乎隻手遮天的地步。
目前來看,監管機構的行為明確反映它們會為了防止大型銀行倒下而不惜一切,甚至會在極
短時間內作出撇減債券的決定。此舉彷彿在告訴市場,AT1債券的機械式觸發框架並沒有參考
意義,如未來有其他銀行陷入危機,監管機構亦可以隨心所欲地以自主式觸發債券的彌補虧損條
款,令債券持有人蒙受損失。
AT1及T2這類後償債券(Subordinated)不但條款較為複雜,而且最大問
題在於沒有太多先例可循,其處置手法在銀行面對危機時的不確定性相當高,因此投資者面對的
風險亦會較高。如果對銀行債券有興趣的投資者,或許可以考慮優先債券(Senior),雖
然部分仍具彌補虧損能力,但因為與AT1及T2債券吸收損失的方式相同,因此理應具有相對
優先權,風險上會較低一點。(wa)
*編者按:本文只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
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環富通》、編者及作者無涉。
etnet Forex版面大革新!一按了解更新詳情,參加遊戲,填問卷贏獎品!► 立即了解與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