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3 07:57:01

做足防風措施 銀行體系仍穩

 

  國際清算銀行(BIS)季度報告點名指,最有可能爆發銀行危機的是中國、香港和加拿大。惟以國情及實況而言,縱使內地和本港樓價明顯調整,中港銀行體系爆煲風險仍不大。

 

低估中國國情 行政緩解危機

 

  BIS指,根據早期警戒指標顯示,中國、香港和加拿大的債務佔GDP比例,以及家庭償債比率,皆處於紅色警戒水平,令當地銀行業有機會出現危機,而港、加情況是受熾熱樓市推動,令風險訊號進一步加強。

 

  BIS數據顯示,中國去年中的債務比率達GDP的265%,家庭債務達GDP的47%,其中70%債務來自樓按貸款。至於香港,本港金管局上月指,現時家庭負債佔GDP比率增至69%新高,當中逾60%為按揭貸款,其餘為私人貸款。

 

  中港家庭償債比率處於高位,未必一定會引發銀行危機。BIS跟世銀、國基會(IMF)等西方機構都低估中國國情,忽視北京的管控能力,必要時可以行政手段,動用國家資源支援,令危機在可控下紓緩下來。

 

  香港樓價偏高,面對儲局持續加息,疊加減債和減稅效應,樓市雖有調整壓力,但並不代表銀行有爆煲危機。金管局自2009年以來實施了8輪逆周期調控措施,除多次收緊按揭成數等外,還要求銀行對買家進行壓測,規定不可超過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要求,令新批出按揭貸款的平均按揭成數由實施前的64%降至去年底49%。正因為多了這些緩衝,即使樓市下滑,銀行發生系統性風險不大。

 

發展商與「財仔」 表外風險較高

 

  相對受嚴密監管的本港銀行體系,影子銀行即發展商旗下的財務公司,為準買家提供高成數按揭而毋須壓測,風險則明顯較高,但一來相關按揭佔整體應仍甚小,二來大發展商本身財力雄厚,故風險仍應有限。且金管局亦已要求銀行提交向發展商貸款的所有資料,並非無戒備。

 

  當然,一旦已偏高的樓市出現調整,近年高位才上車、財力稍遜的業主可能斷供,湧現一批銀主盤,此難動搖銀行體系,卻會擴大樓價跌勢,加大漫長樓市調整過程的折騰。

 

  各界對本港樓市調整風險的警號,實已拉響了多年,但樓價續升不跌,警告只淪為狼來了,BIS的警告或亦如是。惟BIS再一次指出值得警惕的事實,提醒沒有永遠上升的樓市,這始終是件好事,當局亦須進一步做好防風險措施。

 

【你點睇】美眾院通過法案,香港駐美經貿辦恐遭關閉,你是否支持中方對此作出強烈反制?► 立即投票

經濟日報社評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