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8 07:46:55

北上潮逼迫轉型,飲食零售難迴避

  香港正丟空的舖位看似與日俱增,網絡長期熱論。有別坊間一般所想,本地食肆總量其實仍然超過疫前,只是全行收入大幅跑輸,意味通關後爆發的北上、外遊潮,加劇了業界僧多粥少的嚴峻挑戰。飲食界也好,其他零售服務也好,要度過眼前汰弱留強的浪潮,已無法再逃避轉型的痛苦。

 

  社交媒體「全港店舖執笠結業消失關注組」熱爆全港,會員直撲30萬,與群內盡是大街小巷店舖招租、餐廳生意冷清的景況,可謂天壤之別。

 

食肆增收益減 閉店一念之間

 

  全城食肆過去幾年縱因防疫限制叫苦連天,但多得租金水平驟跌,逆市押注開業擴充者亦絡繹於途。食環署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底持牌普通及小食食肆約有1.72萬間,反比2018年高出近15%。

 

  問題是,各種外匯持續低企,港人北上深圳、飛赴日本消費都像打了大折扣,疊加本地前線人手不足、服務質素造成的體驗差異,一度迫著滯留的消費力大舉流失。據統計處所指,食肆去年末季收益為274億元,較2018年低了約30億,或者1成。

 

  雖然個別上市餐飲巨企仍能交出理想業績,但全城來看,多了食肆分吃縮細了的「餅」,慘淡經營難免。若再計及這5、6年間燈油火蠟、工資的升勢,當知道何以涉足飲食的明星名人近日連連訴苦,又或尋求頂讓。

 

  本地中產人士過去或許對廣東近鄰的服務、產品質素抱有一定疑慮,惟去年初通關後,大眾愈趨發現留港消費的「性價比」難及深圳和珠海等地,大灣區不同電子支付模式近月加快互通,更連兌錢的麻煩都大幅減免。

 

  港府連月來力推的金融、藝術等盛事,成功替全城引入一定活水,為港島高檔、知名餐廳帶來可觀生意,但其他中價位、鄰近邊境的食肆,目前可謂相當吃力不討好。有老牌茶餐廳品牌今年已一口氣關閉7間新界分店,食評網數據亦顯示,2月和3月結業餐廳量,罕有地連續多過新入場約100間。

 

  這一方面可視為汰弱留強的陣痛過程,讓市場力量自行釐定最合理租金水平、營運模式和貨品種類等,如疫下人潮洶湧、大肆擴張的某日資超市,本地網民當前幾乎人人喊貴,公司社長亦剛坦承,需要放慢腳步,準備花1年重整亞洲業務。

 

  另一方面,雖然樓市在撤辣後終於艱難靠穩,但港府絕不可忽視店舖十室九空、網絡輿論不斷「放負」唱淡,對疲軟消費和營商信心的連鎖傷害。小商戶是否有信心撐下去,有時只是一念之差。本欄早前倡議當局派發周末或晚間折扣券,協助將消費力留在本港,不少學者亦抱有相類見解。

 

新界入息偏低 消費更易流失

 

  姑勿論個別經濟學家或商企所預視,物價、以至薪金「深升港跌」的趨同大勢,最終會否成真,現實是新界多區的住戶入息中位數,均屬全城中下行列,基層礙於生活壓力,有時候真的不得不錙銖必較,他們要過境消遣、逆向網購,亦遠比港島居民方便。

 

  由此看來,港府動用公帑短暫派發消費券,將可幫助本地小商戶,暫時抵住聯儲局遲遲未肯減息造成的匯率差價,以及內地需求偏弱在大灣區鄰市造成的通縮壓力,亦能為港企買時間,正視自身結構性短處,如廢除限時用餐等眾多積弊,以圖掙脫價格高、服務遜的惱人弱點。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經濟日報社評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