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0 07:38:01

醫療失誤變誤殺 提控撤回皆受疑

  腎病患者鄧桂思2017年到聯合醫院求診期間,疑因兩名醫生開漏藥引致急性肝衰竭離世,時隔6年後,律政司今年初突然控告兩人誤殺,昨天又轉念終止檢控,均令社會滿腹疑問。本地醫療失誤,一直鮮少升至刑事層面,涉及公院醫生者更絕無僅有,業界尤為憂慮,案件會開出先例,大降未來嚴重疏忽致死定義門檻,影響深遠。以長遠健康醫患關係為念,有關單位應反思既有投訴機制有何不足,更要徹底掃除可再引起問題的風險。

 

  律政司解釋,詳細審視現有證據及相關法律後,決定撤銷控罪,並以死因庭將展開研訊為由,表明不再進一步評論。

 

  事實上,死因庭原定2月已準備開始15天研訊,調查醫生林治崑及陳小劍,未為帶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死者,同時處方抗病毒藥物的始末和責任;只不過警方1月率先拘捕兩人、律政司再控以誤殺,聆訊才要押後。

 

開漏藥非鹵莽 有別入獄私醫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強調,同類案件一般都是先經過死因庭程序,再有刑事檢控,當局理應掌握了重要證據,才打破慣例,如今有必要交代撤控理據,否則會觸發很多疑問和揣測。

 

  在醫委會前年的紀律聆訊,兩名醫生皆被裁定專業失德,分別除牌5個月及3個月,但獲緩刑,意味他們確有失誤,卻未至於罔顧病人生死。

 

  醫療倫理學者歐結成表示,有別過往私家醫生判監,如DR美容毒血針案,均關乎非常鹵莽、危險的行徑,今次開漏藥是日常工作粗疏,倘變刑罪,過去幾年或已有數百宗失誤要挖出來提告。病人組織主席、律師林志釉也指,醫生過往要對同一病人,出現多次不同紕漏才會被控誤殺,今次根本未達門檻。

 

  刑責門檻降低有如在本地醫護頭上懸刀,有機會令他們更小心,也可導致太謹小慎微,迴避帶風險治療,或不斷重複檢查,影響正常流程,以至妨礙留人招才。公院工作排山倒海,醫護因身處長期缺人的體制困局,想仔細隨時亦有心無力。

 

嚴防失誤再臨 改良投訴機制

 

  誠然,聯合醫院當時接連出現嚴重延誤通報鄧桂思案等大小問題,院長3年間須兩度公開致歉,顯見管治有缺失。院方昨天再向病人家屬致以衷心慰問,承諾繼續提供所需協助,及加強臨床服務安排,包括改善醫生處方藥物流程及加強警示。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伊利沙伯醫院早於2008年曾發生與鄧案近乎一樣的事故,證明醫管局必須改善系統,第一時間告知醫生關鍵病歷,以助減錯。

 

  沒人欲見醫患對簿公堂,長期關係緊張,有關當局實應竭力改善投訴機制。社區組織協會認為,本地病人權益,未及其他國家受尊重。例如,醫管局公眾投訴委員會不完全獨立,閉門會議有礙外界監察;而醫委會透明度低,未對投訴人提供醫學或法律支援,屢有明顯失德案例獲輕判,甚至完全豁免聆訊,均支持本港增設醫療申訴專員公署。

 

  鄧桂思當年難得成功配對兩度換肝,依然病重失救,各界無不心痛惋惜。醫療體系積弊根治需時,社會大眾都期望,至少可由死因庭還家屬一個公道,以免需要極冗長磨人的民事追責。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經濟日報社評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