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2 09:58:44

內需疲弱待提振 精準幣策谷增長

  內地需求偏弱,有待提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及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按年變化,各錄逾兩年及近3年來最低數字,惟要摸清民眾消費實況,必須剔除去年俄烏戰爭、防疫封控等因素的影響。中央近月對復甦勢頭的研判,趨於審慎樂觀,但也認同內需依然不足。隨着美國加息周期告終,人民銀行將更有空間精準放寬貨幣政策,改善社會信心和增長勢頭。

 

消費分布不均 服務強商品弱

 

  全國首季的經濟復甦主要由消費帶動,黃金周假期出現更超疫前的盛況,但最新4月份通脹放緩至0.1%,PPI更降3.6%,雙雙低過市場預期,連同進口出乎意料倒跌7.9%,反映實際需求的確參差不均。

 

  官方防疫政策年初轉向後,民眾報復式消費,普遍聚焦旅遊觀光、外出用餐等服務,更甚於實體商品。CPI的組成側重貨品,接近零增長,但服務價格水平其實仍升了1%。

 

  而且,俄烏戰火去年2月點燃,刺激大宗商品價格飛升,上海3月底開始分區封控,也推升糧食成本,令按年比較時有較高基數,不可錯誤定論,當前與通縮僅是一步之遙。事實上,撇除能源和食品後,核心CPI按年或按月均有一定升幅,央行也曾指,今年通脹或呈先抑後揚的「U型」走勢。

 

  當然,沒有通縮是一回事,消費尚待加強,絕無爭議。從美國最新CPI為4.9%,已是兩年新低,兼且低於預期可見,內地仍要多下工夫,才可靠消費需求,持續開拓疫後新景象,以至長遠轉型為消費為本的成熟經濟體。

 

  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月便強調,恢復和擴大需求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形成擴大需求的合力。

 

  利率期貨數據顯示,市場認為儲局下月近乎百分百機會,逾1年來首度不加息,意味人行毋須過慮資金外流,可因應本土物價持續低走,精準放寬幣策。

 

投資實體經濟 利就業增收入

 

  內地首季固定資產投資,主要由政府和國企的基建開支撑起,結果表現未符市場預期。上月新增貸款大幅降至7,188億元後,相信央行會更趨向降息、降準,以放鬆銀根,令銀行業可以重點招攬民營企業、特別是撑起就業市場的中小企,踴躍借錢投資,刺激實體經濟。

 

  與其要樓房、汽車等大額商品廣泛減價促銷,令供求重拾平衡,財金界和學者近乎眾口同聲,要提振消費、改變消費習慣的關鍵是收入,惟有改善就業,才可增加長期收入。山東淄博政府高超的宣傳和執行力,固然令全國對其燒烤及旅遊業界,羨慕不已,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紛紛重推地攤經濟,同樣可讓大批畢業賦閒的年輕人,靠小手藝或市場觸覺掙點錢。

 

  內地上月入口遠超預期地疲弱,底因眾多,一來反映民眾對舶來貨需求萎靡,二來也折射出加工貿易低迷,難對今年外貿寄予厚望。人行更要善用幣策,積極刺激私人投資,也要抓緊家庭儲蓄意願下降的苗頭,與其他部委和地方的財政、行政政策互相加乘,全力推高消費氣氛,催谷經濟增長。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經濟日報社評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