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3 07:59:26

新才舊雨互兼顧 諮詢統計定藍圖

 

  特首李家超以衣服比喻人才,父母皆希望孩子有更多衣服替換,有自信心應付不同場合需要,故羅致人才應「夠到要贏」。近年人口流失成因複雜,但高官及領事發言反映,本港已迎來一定的回流,當局考慮進一步放寬輸入門檻前,更應做好諮詢和統計,摸清手上衣服款式質與量、今後打扮趨勢,擬定完備的人口政策藍圖。
 
  施政報告列明,今後3年要透過輸入人才計劃,每年引入至少3.5萬名逗留至少12個月的人才,李家超告知傳媒,頭5個月已有4.9萬人獲批,有信心一定會超越原定目標。
 
  全球正上演人才戰,獲准前來香港者,隨時坐擁多個選項,如勞福局曾指出,「高才通」截至4月底近2.7萬申請,但暫僅5,000人已來港。特首形容,若人才選到其他地方,就令香港「蝕底」,因此要設法挽留,透過各種配套吸引落地生根,包括新增服務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務和意見。
 
摸清人口變化 再調輸入門檻
 
  港府固然可開始研究按需要擴展高才通至全球百大外,卻也別忘記初出茅廬的精英,要前來百物騰貴的香港打拼,成本甚高。他們難免疑慮,人才清單早前已擴大數倍,倘若政府短時間再放寬門檻,競爭定必再升;要是來港人數大幅超出3.5萬人,個別行業會否反過來有過剩?
 
  事實上,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剛表示,近兩年約有13、14萬人離港,但相信不少人已經回港,只要經濟、生活、制度等面面俱到,成為宜居城市,自然有人流入。美國駐港澳總領事梅儒瑞(Gregory May)也曾形容,居港美國人數目似乎正反彈至疫前水平。
 
  本港通關步伐遲緩,過去屢有報道稱海外專才為家人,遷居新加坡、杜拜,甚至重返本國。港府常稱沒有港人移民的直接統計數字,惟不同社群內當前是否出現回流潮,所牽涉人數,絕不能「斷估」,否則難以提供子女就學等支援,幫助快速重新融入,以免變相待慢舊人。
 
  歷屆港府每遭質疑僅得人力政策,沒有人口藍圖,有欠整全,惟當局本月正式開展人力資源推算諮詢前,已急不及待擴闊人才清單,令會計、中醫等專業代表都有微言。全港對綠色金融、創新科技等要積極培養、從後追趕的新興範疇,明顯需求高企;13個發展已久的註冊醫療專業,卻難以一概而論。
 
  英國近年多番出手吸引港人定居,但反過來,當地去年流失的國民也驟增至9萬。單計英格蘭,已有破紀錄近17萬名醫護和後勤離開公營系統,最主要為尋求工作生活平衡。可惜,這正正是本港較難爭贏澳紐等對手的範疇。
 
宜居生活吃重 科技影響深遠
 
  當前人工智能(AI)發展一日千里,投行高盛估算,本港將是最多全職工作受影響的主要經濟體。建築工程業是其中一個自動化「重災區」,疊加港府為應付大型基建,正廣引專才和外勞,本地人力如何保持競爭力,莘莘學子今後需要甚麼培訓,有連串問題須解答。
 
  顯而易見,惟有和不同業界摸清實際人口變化、透視科技影響,港府從生育、教育到醫療,每個政策範疇才能做好長遠規劃及短期應對。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經濟日報社評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