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2015

《冷暴力》比刀鋒更冷的殺手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馬靄媛

    馬靄媛

    曾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項目經理及中文新聞寫作課名譽講師;職業訓練局高級傳媒主任及編輯;《香港經濟日報》及《明報》首席記者,擅長撰寫專題及人物訪問,醉心文字世界,相信知識可豐富心靈、啟迪人生。著有《這個記者夠彆扭》人物訪問集及《愛是不能埋-謝婉雯傳》。 

    世界在讀什麼

    逢周三更新

  社會上不顯眼的負面行為和情緒,是潛藏的殺手。《冷暴力》一書提到,精神虐待和精神暴力對人的打撃更大,可以是心理謀殺,以語言和行為加以傷害,令人感到自卑、自我否定甚至自棄,甚至摧毀整個人生。

 

書名:冷暴力:揭開日常生活中精神虐待的真相

作者:瑪麗法蘭絲‧伊里戈揚(Maire France Hirigoyen)

出版:商周(中文版)

 

  作者是法國著名精神科醫師,是受害者學(victimology)的專家,深入探討精神虐待。她希望藉此書解釋受害的原因、過程、後果,以及受害者的權利和如何尋求專業支援,認清冷暴力的事實,幫助現在或未來的受害者去保護自己。

 

  冷暴力無處不在,以隱微、曖昧和不能確定的方式,存在於親密伴侶、家庭、職場和不同的人際關係中。學校裏,同學間有意的排擠和忽略,漸漸成為欺凌的行為;至於夫妻間的精神虐待,可以持續數年,有的為掌控對方,而把對方鎖在倚賴或獨佔的關係中。特別是在分手和離婚時的報復行為,是最常見的虐待手法。

 

  而在職場上,精神虐待較易被忽略,除了性騷擾外,濫用權力和精神操弄,也是因為精神虐待的本質。

 

  書中提到,「精神虐待者」和「受害者」的微妙和黑暗關係。施虐者愛操控,愛用說話羞辱他人,而受害者毫不自覺,缺乏防衛機制而跌入施虐的圈套,助長了加害者持續的欺凌行為,「失去行動力」的嚴重後果,令受害者精神抑鬱和有自殺傾向。

 

  書中末章提供實用建議,針對夫妻和家庭方面,可「調整應對方式」:受害者嘗試冷靜分析問題,放下罪惡感,拒絕墮入施虐者的圈套。其次是改變策略,心理上對抗虐行;堅決作出行動,不畏衝突。情況嚴重時便需外力協助,尋求專業心理專家或社工的支援,甚至採取法律行動。

 

  針對職場的實用建議,嘗試認識精神虐待的過程,加以分析,縱使虐待的徵兆和跡象並不明顯,也盡量記下為自己辯護的有力證據,在企業組織內求助。有些機構也許沒有完善的機制,處理冷暴力個案,但員工在公司內找到可信賴的聆聽者,也是讓自己脫離施虐者的第一步,有需要時去看精神科或心理醫生,唯有心理健全才可保護自己。

 

  作者在書中結語一針見血地指出,「在強勢狡詐者當道的體系裏,施虐者就是王。」社會上無論「一個團體,企業組織或政府機關,只要出現幾個施虐者就足以使整個體系具有虐待性質」,背後是人與人缺乏尊重的基礎,盡早教導小孩認識精神虐待和教育他們,才是有效的防範方法。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母親節限時優惠】 送價值$288維柏健30天逆轉肌齡(膠原蛋白+生物素) ► 火速行動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