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2013

《下百老匯上》張北海紐約的趣聞雜記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文友張北海遠道從紐約來,送給我一本他新出的書《下百老匯上》,書名的意思是指紐約曼哈頓下城百老匯大道上張北海的家。

 

  這本書共收張北海在紐約這個家中寫下的70篇散文,寫的主要是與紐約或美國有關的種種一般人不知道的雜事。比如布魯克林橋、藍山咖啡、哈德遜夢想、牛仔褲、帆布球鞋、紐約地鐵、蘇豪、蠔吧、大中央火車站……紐約每一角,它們的來歷和掌故。這些文章未必有甚麼微言大義,但文中有許多雜學知識的樂趣,加上文字簡練通俗,就像聽一個對紐約和美國知識豐厚的老友閒聊似的。

 

  書中有大約一半文章,原刊在我主編的《七十年代》(後改名為《九十年代》)雜誌,當年以「美國郵簡」的專欄發表,是雜誌最受歡迎的專欄之一。大陸著名小說家阿城後來有一篇文章說,他1986年到美國後,有機會讀《七十年代》 ,「讀了一期就成為張迷,不是張愛玲的『張』,而是張北海的『張』。之後我讀《七十年代》,……不管張北海的文字夾在哪裏,像我這樣的張迷,總要先找到張北海,讀,之後,再讀其他。」他說:他迷張北海文字的根本原因,在於迷其風度。

 

  張北海本名張文藝。1936年生於北京,1949年隨家人到台灣, 1962年到洛杉磯南加大就讀,獲比較文學碩士。1972 年考入聯合國,任職二十多年。

 

  大陸出生、於1982年移居紐約的著名畫家陳丹青說到張北海,他說「我是看他的文章懂紐約的」。

 

  張北海是著名影人張艾嘉的親叔叔,而且艾嘉從小就在這位叔叔家長大。在《下百老匯上》這本書的開頭,有張艾嘉一篇精緻的短文,她這樣寫:

 

  「從我第一篇小學作文被老師讚賞,題目就是『我的叔叔』,到開始看他的文章,對他總是有一種崇拜。我長大了,他卻也沒老,我們開始有共同的朋友。從紐約到香港、台灣到大陸,我看到了別人對他的尊敬,還有說不完的羨慕。他的生活態度,如同他喝酒:專情於威士忌,慢慢品嚐、認識,深入了解。所以他只談他懂的,其他的,就聽聽別人怎麼說吧。

 

  「不知從幾時開始,我們愈來愈像父女,總是會惦念著對方,我為他做點小事,他為我寫個劇本。他來香港看我,我帶兒子去紐約跟他過個聖誕。一起喝酒、做炸醬麵,有時有說不完的話,有時也可以安靜的不說。我們就是家人,不再帶有任何色彩卻更濃厚的親情。」

 

張北海告訴你的是…

 

  張北海這樣說紐約:四百多年前,荷蘭航海探險家亨利.哈德遜乘著一艘三桅帆船,駛進了今天的紐約海灣。

 

  張北海查出來:如今已倒的世貿大樓當年原本是要蓋成中國館,但因為七七事變,中國未能參加世貿博覽會,最後變成世貿雙塔。

 

  張北海告訴你:人們傳說,無論你來自何地,只要站在時代廣場半小時,一定會碰到一個你認識的人。

 

  這本書,太多趣聞雜記了。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下百老匯上:紐約客夢》

作者:張北海

由 新經典文化 出版

天地、商務、三聯及誠品有售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