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5/08/2013

私隱專員公署 月薪2萬招「偵探」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自八達通被揭出售市民個人資料,港人對保護私隱的警覺性愈來愈高。個人資料私隱專員蔣任宏透露,有意推動政府、銀行、保險及電訊4大行業的私隱管理制度常規化,料相關人才需求會急增。

 

蔣任宏指,隨網絡及智能裝置普及,保護市民網上個人資料為其中一大挑戰。公署將發表報告,分析科技對個人資料的影響。

 

  目前公署正招聘10名個人資料主任,起薪點達2.4萬元。有個人資料主任指,其職責似「查案」,包括要聽投訴人解釋案情,及到現場「重組案情」。

 

  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接獲市民查詢宗數按年遞增,其中有關收集及使用個人資料作直銷活動的查詢同期升幅最大,今年首6個月查詢達11,261宗,較去年同期增逾14倍。

 

人手倍增 今年再聘10人

 

  蔣任宏透露,公署有意於政府、銀行、保險、電訊4大行業推行私隱管理制度守則,引導企業仿效外國公司設專門部門或人員監管客戶資料。預料私隱管理制度常規化後,企業對監管客戶資料人才的需求將會急增。

 

個人私隱有否遭侵犯,成為近年熱話。

 

  蔣任宏指,自八達通事件後,港人愈來愈重視保護個人資料,公署工作量愈見增多,人手需求亦隨之增加。處理投訴的個人資料主任過往數年由40人倍增至80人,料今年公署需再增聘10人。其中助理個人資料主任起薪點達2.4萬元,應徵者需備良好語言及文書能力,具處理公共服務投訴經驗更佳。

 

搜證寫報告一腳踢

 

  惟蔣笑言市民大多認為個人資料主任一職「神秘」,對職責不甚了解。究竟個人資料主任如何處理市民投訴?

 

  助理個人資料主任翁靜珊是處理投訴的前線人員,她笑言部門猶如「報案室」。市民一般經電話或電郵向公署投訴,而其職責便是聆聽投訴人簡述「案情」,道出個人資料外洩的前因後果,隨後便要向被投訴的公司查詢處理個人資料的方法。

 

  她說:「並非所有投訴都成立,很多市民對個人資料概念模糊!」因此翁需擔任分流個案的角色,一旦投訴成立將轉交個人資料主任處理。

 

  入職已7年的高級個人資料主任吳勝宇笑言:「我們的職責好似『查案』!」獲前線人員轉介個案,便要開始「搜證」,例如聆聽投訴雙方的電話錄音,或到被投訴的公司搜集證據。

 

  吳最印象深刻的一宗「案件」,是雜誌記者偷拍藝人事件,搜證時甚至要扮演「狗仔隊」,與專業攝影師到藝人被偷拍的避車處驗證偷拍的可行性。

 

  個人資料主任亦要「文武雙全」,調查過後需親自撰寫報告,要求被投訴者檢討外,亦需向公眾交代條例灰色地帶。

 

日常生活不時要透露個人資料,如申請電訊服務,公署遂計劃推行私隱管理制度守則,保護市民私隱。

 

保障客戶私隱3部曲

 

客戶服務部常接觸個人資料,宜做好保護措施。

 

  很多企業都有意推行保障員工及客戶私隱的制度,但不知從何做起。有企業的「私隱主任」拆解保障私隱3部曲,令數以萬計的顧客資料得以妥善保存。

 

  SONY品牌旗下有零售店,亦有客戶服務部,接觸的顧客個人資料數以萬計。該公司的法務及法規執行本部經理黃莉瑩指,要把制度常規化全靠3部曲:

 

  第一步:專人監察─物色專門監管保障資料制度的人選,以市場推廣部等多接觸個人資料的部門經理為佳,或挑選具法律知識的同事亦可。如黃莉瑩正是由企業內部律師調任管理保障資料的委員會,委員會隨後再邀各部門代表加入,以便推廣制度及了解前線運作。

 

  第二步:打造公司文化─委員會每年定期舉辦「私隱周」,設問答比賽等私隱議題相關活動,以獎品吸引員工參加,令保障私隱成公司文化。

 

  SONY新入職員工需登入網站了解公司的保障私隱制度,並進行網上小測驗,黃指有助增加前線員工的警覺性;而經常接觸個人資料的員工,亦會定期參加私隱專員公署舉辦的培訓課程。

 

  第三步:落實執行─不少企業以抽獎、問卷形式作市場調查及推廣,但往往最易犯過度收集客戶資料的毛病。她以SONY為例,舉辦推廣活動前,負責人會先擬計劃書列明收集資料程度、方法、如何儲存及銷毀等,交由公司內部保障私隱的委員會審核,並監督實行。

 

  黃教路,企業進行推廣前宜清楚列明所有活動條款,活動完結後即時銷毀所有客戶資料為佳。

 

非指名道姓 投訴不成立

 

  「私隱條例」實施後,有關收集及使用個人資料作直銷活動的查詢較去年同期增逾14倍,至逾萬宗,公署解釋急升原因為市民對私隱概念模糊。

 

  《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新修訂首階段於4月1日實施,公署首6個月接獲有關收集及使用個人資料作直銷活動的查詢達11,261宗,較去年同期746宗增逾14倍。蔣任宏認為,查詢急增是市民更關注保障個人資料。

 

  翁靜珊則指,市民對個人資料概念模糊:「收到推銷電郵便以為資料外洩,電郵沒指名道姓,難界定收件者身份,投訴不成立!」

 

  何謂「個人資料」?據公署界定,個人資料為可辨識當時人身份的資料,如姓名、電話號碼、地址、性別、年齡、職業、身份證號碼等。翁解釋,單純一個電話號碼或電郵地址難證明身份,但如果電郵包括市民的姓名或身份證號碼等資料,便可列為個人資料。

 

(撰文:林卓昕 攝影:陳偉能)

摘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免費講座】陸叔《2024 投資心法·養生之道》講座► ►火速報名

我要回應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