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31/07/2013

企業新思維 鼓勵繼承人創業 培養領導應變力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富二代近年在社會的形象以負面居多,動輒被冠靠父蔭、愛享樂等標籤,對第一代企業家來說,將窮一生精力建立的生意,交到能力不足的子女手中又非他們樂見。

 

藝美達集團主席莫建鄰為培養繼承人,建立鼓勵創業制度。

 

  為確保公司承繼有人,香港一間家族企業創辦人就想到在公司內建立鼓勵創業的制度,培養繼承人對做生意的熱誠和領導能力,同時為公司注入活力;公司更因此獲得私人銀行頒發家族企業典範大獎之跨代企業精神獎。

 

莫建鄰扶植後代 免被淘汰

 

  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客席教授莫建鄰是典型白手興家的企業家。37年前他與太太及哥哥創立藝美達集團。由生產低門檻的塑膠模具開始,逐步轉型成擁逾4,000名員工、生產醫療設備及精密電子儀器的高科技企業。公司近年將大學科研製成產品,這些產品雖不會賺大錢,但能鍛練公司和同事的技術。

 

  和眾多家族企業一樣,藝美達面對繼承問題。公司的成功來自跟得上市場,由代工生產走向高增值的科技企業,莫建鄰自言不留戀舊工業,他擔心的是公司創新的能力在下一代會消失︰「下一代如果純封閉地接收舊業務的模式,過多十年八年就淘汰;如果有創業能力,就有更新公司的能力,就不會被時代淘汰!」

 

有興趣有熱誠 執生最重要

 

  因此,莫建鄰在公司內建立了制度,讓5名加入了家族生意的第二代,向公司提交商業計劃書。一如向投資者滙報般,第二代要說明其盈利模式、產品、市場和客戶所在,並以此取得資金去創業。藝美達集團上月憑這個具創意的模式,在蘇格蘭皇家銀行旗下私人銀行Coutts主辦的家族企業典範大獎中,得到跨代企業精神獎。

 

藝美達集團因鼓勵家族第二代創業,上月在私人銀行Coutts舉行的香港家族企業典範大獎,獲頒跨代企業精神獎。

 

  莫建鄰相信,只要讓下一代自己選創業的方向,他們就會有熱誠、有信念、一路懂得「執生」應變,「執生應變最重要。」

 

  他說,子姪創業,成功率達一半,算是相當不錯,因外面的創業多以失敗告終。子姪們不是商界新手,而且亦不是孤軍奮戰——他們數年前創業時一般30歲,已在公司內打拼10多年,在提交商業計劃前,會在公司物色同輩又合得來的團隊。

 

家族企業 「親情」是最大負累

 

莫建鄰(中)認為因親情降低要求,是家族企業常見問題;圖為莫氏家族一、二代成員及老臣子合照。

 

  業務方面,第二代的創業都會選擇與原本業務相近,如智能家居的電子系統和醫療儀器。莫建鄰認為此舉能更好運用公司本身的優勢︰「借舊企業的能力,可以用固有知識、客戶,創業較易。」

 

  莫建鄰認為,一般家族企業,最大的負累是「親情」,因領導者會不好意思把親人當外人,因而對工作要求容易妥協。另外,第二代如要在受人擺布下承繼企業,不能培養出領導能力。「現在下一代自己做創業者,自己施壓,可以避免問題。」

 

  說到底,莫建鄰認為下一代的興趣最重要,家族中亦有人不希望進入企業,也沒有人會迫他︰「其實是他們自己性格(決定)。有志創業的,在這裏可以近水樓台。可能因為有自豪感,他們對於自己的生意很有興趣。」

 

(撰文:黃雋灝 攝影(部分):陳永康)

摘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政府宣布10項短期控煙措施,你是否支持?「火車頭」問題未有規管,你接唔接受?►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