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評

2018-07-09 07:38:10

拓地諮詢受質疑 要保制度公信力

 

  特首林鄭月娥公開表示,希望土地大辯論得出的結論是填海,令社會上出現假諮詢的批評。填海固是實際需要、政府亦應有承擔,但維護公眾諮詢制度的公信力,亦是港府責之所在。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上周六舉行的第二場公眾論壇上,出現了「不要假諮詢」的口號,此不利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形象,恐亦或損日後小組總結報告的公信力。

 

填海現實必須 期結論成政策

 

  事緣林鄭本月初與傳媒會面時表示,增加土地供應還是要靠填海,希望土地大辯論得出「為香港、為未來、要填海」的共識。她指出,會要求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早些提交宏觀方向,10月的施政報告會交代對增加土地供應的看法。外界因而出現一些質疑,小組仍在公眾諮詢階段,特首便表示明確立場,諮詢會否只屬走過場?

 

  去年8月政府成立該小組時,林鄭表示希望小組檢視本土地供應來源和現行措施,推動公眾討論,建立共識,提出建議,以便政府制定策略。小組結論只屬參考,政府確可有本身立場。

 

  然而,現實是公眾對諮詢有期盼,希望政府聽取,所提意見能反映在政府政策,如此才不惜費周章參與公眾諮詢,故此港府在公眾諮詢未完成、未總結前,先提出本身明確立場,公眾因而憂慮、生疑,並非不合理。

 

  當然,填海現實上確是必須的,否則香港中長期沒有辦法提供足夠土地,滿足民生與經濟需要,最後受苦最深的是下一代。港府亦應有承擔,講出本身有理有據的立場,為加快速度,多個土地選項的研究工作,亦值得提前展開。

 

  過去政府亦曾委託學者研究退休保障,得出全民退保計劃,港府其後明言對方案有保留,不予採用。當然,政府可不跟從研究或公眾諮詢結果,前提是符合香港整體利益,及做足與民溝通工作,釋除市民疑慮。

 

須符整體利益 做足溝通工作

 

  公眾諮詢是重要的制度與政策工具,尤其在公民權利高漲的現代社會,林鄭亦多番指出,要與民共議。若市民誤以為公眾諮詢只是走過場,政府都早有立場,那還有多少市民會花時間心機認真參與?政府若不能通過公眾諮詢得到、凝聚共識,訂定和推行政策只會事倍功半。因此,如何維護公眾諮詢制度的公信力,是政府不可迴避的重任。

 

【與拍賣官看藝術】常玉作品屢創天價,背後其實藏著跌宕起伏的人生► 即睇

人氣文章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嚴正聲明】《經濟通》呼籲公眾提高警覺留意偽冒《經濟通》投資群組

如何分辨問米是否真實?通靈問事用什麼工具都可以?靈靈法即場示範通靈!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說說心理話

Watche Trends 2024

北上食買玩

Art Month 2024

理財秘笈

夏天養生食療

消委會報告

山今養生智慧

輕鬆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