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通張智卓:次季指數輪佔優
15/05/2013
大市步入第二季,氣氛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塞浦路斯向歐盟尋求援助,觸發歐債危機憂慮、金價急跌等連鎖反應;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內銀繼地方債問題後稍為喘息,但又受到新近公布的理財產品監管的緊箍咒,股價因此顯得一籌莫展。
不過,恆生指數近日又再反覆重上23000點水平,大摩更揚言在「最牛」(Bullest)假設下,恆指至2015年,可上望50000點!
摩通亞洲區股權衍生工具部副總裁張智卓指,市況反覆指數產品仍佔優。 (Dennis攝)
第二季大市,正值好淡爭持的情勢,摩根大通亞洲區股權衍生工具部副總裁張智卓接受《經濟通通訊社》訪問時表示,由於市場充斥著好消息及壞消息,預計大市仍會維持較為反覆的狀態,在衍生工具方面的部署,應以指數產品稍為佔優。
恆指第二季22000點水平上落
張智卓表示,總結首季大市表現,窩輪首季成交佔大市比例,按季升至佔13.7%,但資金集中在1、2月份市況較佳的情況下流入,尤其是當時正值A股出現一輪短暫反彈,不過,牛熊證的表現就較差,佔大市成交跌至僅佔7.2%。
踏入第二季,市場氣氛在4月稍為冷卻,連串負面消息,突然一下子爆發,「恆指會否繼續尋底?」相信是不少投資者對現時反覆市況的疑問,不過,張智卓對大市的看法仍然保守,認為入市前,要認清楚跌市原因。
「上月大市下挫,金價大跌拖累資源股佔有不少因素,內銀股因為監管問題亦首當其衝,兩類股便已經佔國企指數比重50%。」大市又豈能不跌?
近期大市的波動,受到短期因素影響較多,現時就要判斷大市是否轉向,其實仍然言之尚早,「估計第二季大市表現仍會反覆,恆指會在22000點水平上落。」
次季指數產品料佔優,個股資金趨淡靜
張智卓表示,投資者要利用衍生工具,在反覆市況中部署的話,他會建議留意國企指數,因為波動性足夠,雖然未必會有大量資金流入國企指數的輪證,但相對個股而言,指數產品更貼近宏觀市況,風險會較低。
個股方面,自3月業績期後,個股輪資金已轉趨淡靜,雖然仍然可以留意受政策影響而較波動的股份,如內銀股、資源股等,但如果抱住博反彈撈底的心態落場,風險就較高,由於個股產品,尤其是資源股衍生產品數目不多,造淡就更加不容易,成本高贏面亦不大。
另外,受惠「五一」黃金周的數據,濠賭股亦可看睇高一線,建議留意認購證。
再有輪商退出市場感到可惜,歡迎港交所加入戰圈
環球監管改革在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早已不作新鮮事。但去年高盛在本港爆出「烏輪」事件後,卻成為推動本地輪市改革的催化劑。
港交所去年公布連串改革,包括統一文件格式、主動報價、規定限時內報價等種種新例,似乎無可避免地令發行商成本增加,終導致3月中荷合宣布退出本地輪場,成為監管收緊下的「第一滴血」。
摩根大通亞洲區股權衍生工具部副總裁張智卓接受《經濟通通訊社》訪問時坦言,「再有行家退出市場,確實令人感到可惜。」
監管成本上升,吸引新資金有難度
張智卓表示,發行人現時面臨的挑戰日益增加,主要由於本港衍生產品市場,尤其是窩輪市場,發展已非常成熟。「個餅(規模)能否進一步擴大,能否吸引新資金入場,實際上存有相當難度。」
監管的規例增加,成本自然上升,不少發行人都要加強內部監察配合新例,「對以往在有關方面投入較少的發行商,可能會構成明顯壓力。」
不過,對摩通而言,由於一向在內部監控方面投入了不少資源,因此,在新例下面對的資源調配問題較小。「事實上,在新指引落實之前,我們早已符合新規定。」
投資者教育比一刀切監管更重要
張智卓續指,行家退出固然可惜,就發行人的立場而言,參與者增加,並非等於或只著眼於令競爭加劇,現時市場更重要的課題,是如何吸引新資金加入,擴大市場規模。
張智卓指發行商要在監管成本、投資者期望、與監管機構三方面取得平衡。 (Dennis攝)
他表示,發行商需要承擔的監管成本、投資者期望、與監管機構三方面,必需要取得平衡。「回應市場需求的同時,亦要兼顧發行商是否力之所及。」張氏相信,監管最終之目的,仍然是發行商與投資者之間,要有足夠溝通。
投資者要對產品有足夠認識,只如何教育投資者,對產品風險有充份理解,遠比一刀切的監管更為重要,這方面非監管機構單方面的工作,發行商亦有一定責任。
歡迎港交所加入戰圈
面對監管改革的同時,另一方面,港交所(00388)亦有意染指衍生產品市場,推出自家的期貨期權產品,不過,張智卓相信,不會對市場帶來明顯影響,並對港交所加入表示歡迎。仍然是張氏在訪問中多次強調的一句話--「對吸納新投資者有極大正面幫助」。
他認為,無論夜期、期權等衍生工具,只要能夠擴大市場規模,即使或會有競爭存在,相信無論如何,對發行商而言始終會帶來好處。
文:黃嘉偉 攝:Dennis
【你點睇?】上海有女子赴瑞士接受安樂死,引網民熱議。你是否支持安樂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