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市新聞

04/11/2022 10:16

《雷鳴天下-雷鼎鳴》英國衰敗之路難以逆轉

  《雷鳴天下》近日最能反映西方國家正在踏上衰敗之路的事件,是英國接連換首相,卓慧思
當了45天首相,「剋死」了英女王,推出所謂的「小預算案」,英鎊滙價立時應聲大跌,不得
不另找高明。印裔英國人辛偉誠接棒,暫時穩住局面,但未必長久。
 
  近日最能反映西方國家正在踏上衰敗之路的事件,是英國接連換首相,卓慧思當了45天首
相,「剋死」了英女王,推出所謂的「小預算案」,英鎊匯價立時應聲大跌,不得不另找高明。
印裔英國人辛偉誠接棒,暫時穩住局面,但未必長久。
 
  英國是否在衰落?這問題對世界政經格局有一定重要性,對那些要跑去英國謀生的香港移民
,更是絕不能輕忽之事。從數據上看來,英國的經濟確有點不妙,今天英國人的平均工資,扣掉
通脹後,比15年前還要低,近年更連續6年呈下降現象。按美國中情局《世界事實書》的數據
,聯合王國的人均GDP,在2020年,只是德國的82%、美國的69%,與前佔領地相比
,只是香港的74%、新加坡的45%。若以居住面積而論,人均面積只是美國的三分之一,難
怪美國的一些評論者也說︰「原來英國這麼窮!」窮以外,稅還多得很,入息稅的最高邊際稅率
是45%,增值稅是20%,再加上國民保險稅、房產稅等等,人民的可支配收入真的所餘無幾
,尤其是在倫敦以外更是如此。曾幾何時,英國視殖民地新加坡為不毛之地,現在卻希望把倫敦
打造為泰晤士河上的新加坡。
 
*失殖民地豐厚資源,經濟萎靡*
 
  要明白英國衰敗的原因及卓慧思政策為何不得其法,我們應了解一下英國的歷史。在
1500年,英國與西歐相比,並非經濟強國,據世界經濟史大師麥迪森(Angus 
Maddison)的數據,當時英國的人均GDP,只是歐洲12個有較好歷史數據國家平均
值的89﹒7%,人口絕大部分住在農村,1萬人以上城鎮人口的數量只是總人口的3﹒1%,
遠比不上意大利的14﹒9%或比利時的21﹒1%。但在16世紀中葉以後,英國戰勝了西班
牙,又派遣船隊積極到世界各角落奪取資源及找尋殖民地,到了1600年,其人均GDP已比
歐洲12國的平均高出7﹒5%,而且在那年成立了東印度公司,逐漸加深在印度的影響力。在
17及18世紀,科學革命亦在英國出現,為後來的工業革命提供了重要基礎。
 
  要論述大英帝國的歷史,不能不注意印度。東印度公司靠貿易作藉口,慢慢對印度建立了強
大的控制力,到了1858年,英國還乾脆把印度納為殖民地。其實英國在印的人口,從來沒超
過印度人口的0﹒05%,例如在1805年只得3﹒1萬人,為何能把印度控制得死死的?除
了船堅炮利外,英國所倚仗的便是分化印度人,讓他們各自互相爭鬥,英國便可漁人得利。這一
招英國也同樣用在其他殖民地之上。18及19世紀,英國不斷增加其殖民地,到了1913年
,英國在非洲領地人口達5200萬人、亞洲3﹒3億人,再加上澳洲、美洲等地,大英帝國人
口總共達4﹒12億,是英國本土的10倍,其中印度獨佔了總人口的四分之三。而英國從這些
殖民地,尤其是印度身上,所奪取的資源足以養肥英國,例如從印度得到的稅收可供養英國龐大
的軍費。到了1870年,英國的人均GDP已升至歐洲12國平均的1﹒53倍、美國的
1﹒31倍。
 
  但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霸權終不可持久,首先是美國大量投資在科技上,工業實力彎道超車
,超越了英國。在1913年,英國人均GDP已被美國超越,只等於美國的93%,此後差距
繼續擴大。但更大的問題是二次大戰後,殖民地紛紛獨立,1947年印度獨立,大英帝國便失
去大部分人口,接著非洲的英國殖民地紛紛離去,失去了大部分殖民地的資源,英國的場面便撑
不下去,衰落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在1950年,英國人均GDP仍比歐洲12國平均高出
37﹒8%,但到了1973年,已低於這些國家的平均值1%了。
 
*退出歐盟仰美鼻息,實屬不智*
 
  80年代戴卓爾夫人上任,整頓了英國經濟,打擊了工會所造成的低效率,可算是英國中興
的功臣,但她退任後,英國的頹勢又再重來。但這時全球經濟一體化迅猛發展,世界的生產力進
步快速,英國也受惠。英國加入歐盟本是符合全球化趨勢的明智之舉,有助她抵擋失去殖民地打
回原形後所帶來的困境,但英國總是有些人思念過去日不落帝國的風光,以為自己高人一等,愚
蠢地退出了歐盟。
 
  一退出歐盟,種種惡果便撲面而來,英國必須找新的靠山,美國是她的選項,為了爭取美國
支持,英國反華及反俄的態度十分積極,這是「投名狀」式的表態,一定要做得過分才能得美國
相信。自己窮得要命也要資助烏克蘭,自己極需有效率的先進通訊系統,卻在經嚴格檢查並無發
現安全問題時放棄華為,這對英國經濟的打擊,總是會體現的。
 
  所以英國的根本性問題是生產力結構性衰落,必須改善生產力才可能解決其收入停滯,政府
欠債纍纍的問題,卓慧思靠稍減稅收,又不懂把這與刺激生產拉上關係,自然解決不了問題,下
台是活該的。《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鼎鳴》
(轉載自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
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人氣文章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etnet健康網購 |【5月限定優惠】送價值$288維柏健 30天逆轉肌齡(膠原蛋白+生物素)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etnet榮獲第六屆國際信息商會議「最佳信息商」白金獎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說說心理話

Watches & Wonders 2024

北上食買玩

Art Month 2024

理財秘笈

關注四高危機!

春天養生食療

消委會報告

素食譜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