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直擊】一瓶牛奶背後 喝出千億商機
25/05/2018
育牛健康秘訣
轉到荷蘭北部城鎮Oudkerk的另一個農場,農場第三代主人Romke穿起深藍色工作服,引導牛隻分成兩排,走進擠奶區,牠們一面食東西,Romke一面清潔牠們的乳房,並套上擠奶器,每天清晨5時和下午4時各擠奶一次,平均每日產量27公升,「摸一摸我已分辨到是哪隻牛。」54歲的Romke在9年前正式接手農場,但他自12歲隨爸爸在牛欄幫手,他說能夠用感覺分辨牛隻,似乎不足為奇。
Romke每天兩次為牛隻擠奶,這也是牛隻期待的時間,因為擠奶時可食東西。
Farm
Kinderman
創始年份:1939年
位置:荷蘭北部Oudkerk
現有面積:80公頃
現有乳牛:160隻
年產量:140萬公斤
他再帶記者逐一介紹牛欄,滿地的乾草糧,當中原來夾雜了不少三葉草、粟米粉、稻草等,理應有豐富的蛋白質,「這裏加入了稻草,目的是減低牛隻吸收的蛋白質,因為太高蛋白質,牛隻會變肥。」原來這特別飼料是臨盆在即的孕婦專享,在準備生育時,如果繼續造奶、擠奶會加重牛隻的負荷,「她們在這時段應該多些休息。」
年生一次 維持奶量
農場的母牛大都維持每年生育一次的目標,一方面維持牛奶產量穩定,另一方面是為保持母牛健康,因為一直持續造奶,母牛容易變肥,與人類一樣,隨之而來可能是糖尿病等疾病。
牛耳上的數字牌用作登記用,但很多農夫都會幫牛隻改名。
乳牛的主要食糧是高蛋白質的草,混雜粟米粉等澱粉質。
未夠兩歲的乳牛會按不同年歲,住入不同的牛欄,有如學校分級分班。
剛生育的母牛在3、4日後要重返「職場」,而剛出生的小牛食用3、4日牛媽媽黃黃的初乳後,便與母牛分開,開始轉食奶粉,大約3個月後,小牛便開始食草糧,後期會加入粟米澱粉。Romke的農場約有180隻牛,其中160隻有造奶,其他都是小牛,記者在「小兒室」見到剛出生只有一天至一星期的小牛,身高已有一米以上。
Romke一家人對牧場很有感情,他仍保留阿爺年代的牧場舊照,女兒Marije更說難以想像自己不住在農場。
每日兩次擠出的新鮮牛奶存放在一個大鐵桶內,維持溫度攝氏4度保鮮,每3日有荷蘭皇家菲仕蘭的車隊前來收集。採訪當日,Romke的父母都在場,他們仍不時在農場幫忙,這個自1939年運作的農場將迎來第四代,Romke的兒子在一間食品公司工作,預計將會接手農場。
【亞洲最矚目財經講座】陶冬看「2023年:政策轉變之年」與您分析環球市場焦點、中國宏觀經濟、香港樓市前景► 火速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