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30 08:03:27

勞力外求慎研究 結構轉型早籌謀

 

  本港經濟漸趨復常,缺人之聲四起,勞福局局長孫玉菡昨表示,建築及運輸相關政策局研究需求後,或引入外勞。社會已有一定共識,個別行業需要外援救急,但藉此紓解長期人力不足前,還須三思而行。有別海外,本地勞動力參與率迭創新低,反映不少打工仔疫後尚未重返職場,當局展開新一輪人力資源時,有必要探究底因。
 
  孫玉菡透露,發展局目標最遲年中交出整全人力策略,包括評估輸入非本地資源,運輸及物流局亦將呈交初步建議;政府並會檢視「補充勞工計劃」,改善運作流程。
 
  行政會議去年底通過院舍輸入照顧員特別計劃,豁免一般補充計劃下的勞顧會審閱等要求,當局據報考慮將特別計劃擴展至建造及運輸業,名額或逾1萬個,最快下半年推出,也有機會涵蓋飲食及旅遊業。
 
勞動參與破底 查不工作原因
 
  隨着本港全面通關,最新一期失業率已跌至3.2%,貼近疫前水平,有跨國人力顧問早前指出,85%受訪本地僱主形容人手短缺。
 
  建造業主要工種去年普遍逆市大幅加薪,近9成工人認同幅度,但前綫當下仍欠1.5萬人,2027年料將擴至4萬。市民日常找裝修工人既難且貴,可見個別行業的供求失衡,已非增薪可以輕易解決,放任不理惟恐引致通脹迴旋上升,妨礙民生。
 
  本港過去4年先後經歷社會運動及疫情,住宿、零售、交通等旅遊相關行業,估計流失了約4成僱員,受影響時間和規模更超不少近鄰。由此可見,港府有必要釐清,這些行業的失衡究竟是復甦反彈更勝預期,一時未及招攬人員歸位,還是根本勞力不足。
 
  有別建築工特別危險艱辛,且要專門訓練,運輸、旅遊和零售等行業入行門檻較低,缺人更可能是待遇差,而且影響層面廣,單是決定哪個僱主引入甚麼外勞,爭議相信已沒完沒了。
 
  放眼環球,勞動力參與率多已從疫下谷底回升,本港卻剛創下新低的57.9%,兩性皆破底。這顯然不僅關乎本地婦女因照顧家人離開職場,可藉勞福局提及的加強靈活工時和課後託管等措施解決。
 
港最受AI影響 須保人力貼時
 
  以疫後勞力復甦較差的英國為例,公眾想受薪卻無法工作的最大原因是病患,其後才是關顧擔子、讀書和退休。勞福局年中推動公私協作推算未來5年人力供求時,也有必要了解長新冠有否妨礙市民重操故業,疫下有多少人半推半就全職進修,多少乾脆提早退休。
 
  投行高盛指出,維修、建築、運輸一類體力勞動工種,今後較難靠人工智能(AI)自動化,但行政支援,以至法律及工程等專業,要改變的概率卻甚高。以地域計,香港將有各經濟體中最多的近3成全職工作面臨自動化,但隨之而來潛在生產力升幅也最多。
 
  當前科技一日千里,不僅左右本港應引入哪類外勞,也令港府、學界、商界等更迫切合作,令本地新訓練和既有的人才與時並進。
 
  因應本港的八大中心定位,當局放眼未來5年,讓教資會資助大學有6成學生修讀相關科目,今後如何培育出新世代所需的跨學科律師,以至鋪路準備尚未存在的工種,各方必須從速籌謀。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經濟日報社評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