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1 07:49:54

輸入海外醫護 實已急不容緩

 

  今個農曆新年,市民說得最多的除恭喜發財外,相信是身體健康,因一旦病倒,便要嘗到公立或私家醫院大排長龍的苦況。歸根究柢本港醫療最缺人手,斷不應再頑抗輸入醫護人員。

 

  說醫院醫護人員苦捱農曆新年,絕不為過,因不但所有公立醫院超負荷,急症室尤甚,病人要等8個小時以上,各私家醫院門診亦大排長龍,等上3、4小時並不為奇。

 

人手嚴重不足 病床竟遭閒置

 

  情況最不堪的是恐近崩潰的公立醫院,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日前慨歎,年廿八病房情況慘不忍睹,既如戰場亦如街市。

 

  此固與流感肆虐有關,惟不但流感近年已是連番出現,情況卻不但沒改善反為更差,且在非流感爆發期亦常捉襟見肘,急症室要輪候數小時已成常態,專科排期亦動輒逾一年或以上。

 

  說政府沒回應嗎?並非如此,例如雖然遲來,但北大嶼山醫院與天水圍醫院總算於2013年與去年啟用,但前者多達兩成面積與8成病床閒置,後者更只能每天提供8小時急症室服務,凸顯醫護人手遠遠追不上。

 

  更嚴峻的是,雖然醫管局規劃未來十年增加5,000張病床,但正如本欄上月底引述智庫推算,應付人口老化,公營醫療體系要增加1.6萬張病床,只增5,000張已大落後,缺乏的醫護人員數目只會更嚴重。

 

  事實上,現時英國每一千人有3.7個醫生,新加坡有2.3個,香港僅1.9個;國際標準護士病人比例是1:6,香港卻僅1:11至1:12。特首林鄭月娥雖在護士協會上月底登廣告批評加床不加人手後,馬上撥款5億元為醫護紓壓,但醫護總人手不變下,主要只能靠加班,醫護壓力難減,更增醫療事故風險。正如陳家亮所指,醫生也是人,都會有倒下的時候。

 

固應培訓醫護 遠水難救近火

 

  政府雖正增加醫生和護士學位,但醫生和註冊護士培訓分別至少需6年和3年,遠水救不了近火,醫委會實不宜再以過高門檻如艱澀的執業試,妨礙夠資歷的海外醫護來港服務,就以97年回歸前承認的英聯邦國家醫生的執業資格,難道一過了1997年,他們的水平就大跌嗎?正當美歐等為應付醫療人手不足而大舉搶海外人才,香港要繼續犧牲市民醫療利益而力拒外援嗎?適當放寬海外醫療人才來港,實已急不容緩。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經濟日報社評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