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評論  |  
國金點評  |  
中國點評  |  
港股點評  |  
期貨/商品  |  
窩輪/牛熊證  |  
ETF  |  
外匯  |  
基金  |  
強積金  |  
地產  |  
圈中人語  |  
最愛專欄

加入最愛專欄

筆者現任恒生銀行首席市場策略員。

23/01/2015 11:14

《財經觀點-雷賢達》維持樓市供需平衡

  香港特首梁振英最新公布的施政報告中,重點提及樓市供應及新住宅用地開發。其實,不單在香港,英國也面臨同樣問題。
  專欄作家Martin Wolf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稱,當英國政府在振興經濟,特別是增加就業方面,在其房屋政策上卻沒有同樣的考量。2012至2013年度,英國新建住宅只有13﹒6萬套,是二戰以來的最低水平。即使是在2013至2014年度,新建住宅也只有14﹒1萬套。而在1969至1970年度,新建住宅量為37﹒8萬套,數量下滑驚人。同時,住宅的價格與全日制工作平均收入的比率從1995年的2﹒1倍上升至
2007的峰值,5﹒4倍。2009年,這一比率跌至4﹒1倍,但是在2014年又升至5倍。

*擁有物業而來的財富不具生產性*

  供應下滑而價格上漲。不明就裏的人可能會認為在英國這樣一個人口稠密的島國上,建築用地很有限,因此新住宅的供應受到限制。雖然這麼說沒有錯,但並不是問題的實質。英國目前只有11%的國土實現了城市化,建築用地的限制是人為因素造成,是由一個體系來控制,並且在這個體系中,已形成強力的利益所在。這些得益者中,包括當地居民,物業擁有者及為他們提供貸款的銀行。這樣的制度對持有物業者有利,但對無產者卻不利。而且這樣的制度還得到「英國鄉村保護運動」這類集團的支持。不過,諷刺的是,對住宅建造的限制可能使得英國避免了像西班牙、美國或者愛爾蘭那樣掉入更嚴重的經濟危機。即使如此,從長期來看,其經濟及社會影響依然不佳,因為這涉及到社會資源在不同代人之間的傳承,父母有房產的孩子能夠繼承這些資源,但是那些沒有房產繼承的年輕人,在購房以及組成家庭方面都會遇到問題。
  文章又認為,擁有物業而積累起來的財富是不具有生產性的。有擁護者認為這種財富的積累是儲蓄的產物,但實際上,例如Martin在30年前購買的住宅,現在的價格已經是當時的25倍,哪怕算上通脹因素,其價值也是25年前的9倍,這種價值的升值不是因為屋主自己的勞動,而是因為土地的升值,而土地的升值則是他人勞動帶來的。
  人們只有認識到這種狀況是多麼不公平,才會去改變。這不僅僅是針對購買住宅的困難,哪怕租住房子,房價上漲亦導致租金的上漲,最終人們不得不接受更差的居住條件。
  應該怎麼做?當然如果在政策上能夠輕易解決這個問題,可能這個問題現在也就不是問題了。阻礙增加供應政策推出的因素很多,長期目標來看,應該改革地方政府在地產市場中的利益角色,改變價格在土地規劃中的角色,改革地產稅收和地產金融規則。
  在目前長期利率走低,房價走高的環境中,政府可以考慮多建住宅,或者提供補貼。文章指出,隨著人口不斷增長,這麼少的房屋供應肯定會造成問題,如果目前的政策不管用,就要採取更加進取的政策。

*香港須採取更進取措施*

  實際上,如果Martin過去五年研究一下香港的地產市場,他會被香港所面臨的居住緊張狀況所震驚。香港住宅供應之少,需求之多,人口流入的情況,還有投資需求以及住宅價格的壓力,都遠遠大於英國。
  香港人的居住條件分化,遠遠不同於他在文章中描述的英國的情況,一些港人的居住條件非常糟糕。一些既得利益者,比如開發商和擁有農地的,並沒有為現實狀況所動;環保主義者極力反對農地開發;已經擁有物業的人又會反對在其生活的地區更改土地用途;郊區的原居民們,希望維持擁有土地所有權。
  對於香港特區政府而言,未來數年必須採取更為進取的措施來解決問題,要從幾方面齊頭並進,而非一個問題一個問題逐一解決。增加供應需要數年時間,而這樣做可能依然不夠,因為我們無法預測未來內地和其他地方人士對來港居住的需求。政府必須有所安排,對需求有所控制和限制,增加供應,同時消除供應增加對於土地價值影響的擔憂。
  香港需要修正目前的高樓價,讓更多的人買得起樓,而不是只能購買面積愈來愈小的住宅居住。事實上,目前仍有不少的土地暫無法轉為住宅用地。《資深基金業人士 雷賢達》

註1:本文為個人觀點。
註2:本文由雷賢達先生以英文撰寫,《經濟通通訊社》記者呂成整理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專家陣容
顯示更多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道教符箓解析:符咒能醫百病可驅鬼?功效、製作、用法、顏色代表咩?

帶你探索全新主頁!輕鬆探索精選資訊!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