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評論  |  
國金點評  |  
中國點評  |  
港股點評  |  
期貨/商品  |  
窩輪/牛熊證  |  
ETF  |  
外匯  |  
基金  |  
強積金  |  
地產  |  
圈中人語  |  
最愛專欄

加入最愛專欄

梁崇讓,工商管理學士學位,現為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總幹事,從事證券及期貨工作近45年,擔任金融公司責任董事及負責人員逾40年,同時擁有外匯業和金銀業的業務經驗,曾任香港期貨交易所市場委員會委員,現持有香港證監會牌照。

梁對金融、證券及期貨業的監管、運作、風險管理有一定的經驗和見解。自2004年開始,分別為《東方日報》、《經濟通》、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會刊,撰寫文章超過1,000篇,內容涉及金融政策和經濟問題,對中港政策和制度以及市場的變化有個人獨特見解。

曾任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副理事長、副會長、工聯會業餘進修中心導師、自在人生自學計劃、證券及期貨持續培訓課程導師,也經常舉辦講座和投資課程,為從業員進行持續培訓課程。

10/02/2017 14:48

《華峰論證-張華峰》整頓創業板宜徹底透明化

  最近市場熱話非創業板莫屬。先有港交所(00388)計劃就第三板及創業板改革進行市場諮詢,不用等候上市架構諮詢結果;最近就有兩間準創業板上市公司,在上市前突然被監管機構煞停,要延後上市,引起市場高度關注證監是否正式介入,加強其擁有新股審批生殺大權的角色。
  毫無疑問,香港證券市場淪為賭場、充斥「老千股」等惡名,都是源於創業板的配售上市制度。容許以全配售方式上市本來是一項德政,這制度可以讓較少市值的公司,不用以高成本的公開發售方式上市集資,令到更多成長企業可以上市。
 
*德政變質*
 
  但這項德政經過多年來發展,已經被一班「大鱷」濫用至大為變質。他們利用《創業板上市規則》第11﹒23條的漏洞,即上市時最少要由100名公眾人士持有股票、持股量最多三名公眾股東不得持有超過公眾發行股數50%,去輕易製造貨源歸邊,這些新股在上市當日出現較招股價升10倍亦是等閒事。
  上月證監會與港交所就創業板歪風發出聯合聲明及指引後,上周起終於正式出招,兩隻以配售方式上市的準創業板新股,都在上市前一日被煞停,發出公告表示要延遲上市。公告內沒有確實說明被煞停的原因,僅表示「因應監管機構就創業板上市規則第11﹒23條的規定作出查詢
」。
  筆者沒有內幕消息,但以常理推斷,這兩間公司既然是配售上市,肯定是監管方面(未知是上市科還是證監會)主動要求公司及保薦人等就公司配售情況,特別是公眾股東分布作詳細交代

 
*幕後操控*
 
  只要打開過往成功配售上市公司的記錄,不難發現上市保薦人都是用盡上市規則的限制。例如規限是最少100名公眾股東,大多數配售上市公司一上市時,公眾股東人數多是110至
130;法定要求持股最多三名股東,不能佔公眾持股50%,碰巧大多數持股最多的三名股東剛剛好在49%左右。如果再看看整體配售結果,雖然「一手黨」佔去了大多數,但絕大部分,甚至是九成以上持股,卻集中在10多20名股東持有,這自然會令到該些股份一上市就貨源歸邊,股價舞高弄低,都離不開「幕後玩家」一手操控。
  監管當局近日的做法,無可否認會令到這批「幕後玩家」有所警惕,也呼應了改革上市架構諮詢時外界呼籲加強執法的要求;但要解決當前問題,是否單靠這種毫無透明度、只講求幕後監管的模式便可以?
 
*撥亂反正*
 
  我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出,要改變現時的上市要求,包括擴大最少股東人數至300人,人數多了,要合謀就變得困難。另外亦同時亦要將配售結果完全透明化,甚至考慮公布配售結果名單
,讓公眾把一眾幕後玩家暴露人前,再自行判斷這些股份股權是否過度集中,是否有被操控可能
,讓投資者自行評估風險承受能力而作出投資,這樣才能體現自由市場的精神。
  最後,現時的上市制度需如何改革,致力吸納新經濟體股份上市,也是刻不容緩,需要加以面對的問題;因為市場不能只有監管沒有發展,且我們也要確保各項監管規定與時並進,不會成為市場發展的絆腳石。《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 經濟民生聯盟副主席張華峰》

【你點睇】的士記分制將於周末生效,你認為該制度可否幫助的士提升服務質素?► 立即投票

專家陣容
顯示更多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嚴正聲明】《經濟通》呼籲公眾提高警覺留意偽冒《經濟通》投資群組

如何分辨問米是否真實?通靈問事用什麼工具都可以?靈靈法即場示範通靈!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說說心理話

Watche Trends 2024

北上食買玩

Art Month 2024

理財秘笈

夏天養生食療

消委會報告

山今養生智慧

輕鬆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