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評論  |  
國金點評  |  
中國點評  |  
港股點評  |  
期貨/商品  |  
窩輪/牛熊證  |  
ETF  |  
外匯  |  
基金  |  
強積金  |  
地產  |  
圈中人語  |  
最愛專欄

加入最愛專欄

羅博仁(Brian Roberts)是香港交易所證券產品發展主管,負責發展與管理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和槓桿及反向產品業務。

01/06/2017 16:10

《ETF導航-陸頴詩》因素投資愈見普及

  最近數年,全球市場出現一股投資新趨勢-Smart Beta(「聰明啤打」),又或稱為Factor Investing(「因素投資」)。自2011年起,這個投資趨勢愈見普及,蔓延至ETF產品方面。目前,在港交所上市的交易所買賣基金
(ETF),也有不少採用這些策略,如高息股、多元因子、價值股和增長股等,這類ETF近年漸為投資者留意。
  市場對於因素投資策略有不同的理解,簡單而言,是指採用市值加權以外方式制定指數的策略。市值加權指數是指市值愈大的公司佔指數比重愈高;因素投資策略則採用不同的因素去制定指數,例如按股息率高低或股票波幅高低等。
 
*低波幅策略受青睞*
 
  目前,這類策略大部分都是與股票投資有關,涉及不同的因素,如低波幅策略便是去年受歡迎的因素投資策略之一。這類策略的做法是以波幅相對較低的股票為主,背後的投資理念是基於這類型股票價值被低估、被投資市場忽略,因而可能相對高波幅的股票,提供較佳的回報機會。
  具體而言,低波幅策略是協助投資者減低組合的下行風險。這個策略的貝他系數(Beta)較低,於跌市時相比傳統指數跌幅較少。去年這類產品受投資者歡迎,其中的原因或許是因為他們於牛皮市況下希望找尋一些低風險的股票投資機會。
 
*屬主動式管理策略*
 
  除了低波幅策略外,市場上流行的因素投資策略亦有考慮不同的因素。儘管各有相異之處,但它們都屬於主動式管理。投資組合會有意地偏離市值加權的配置,目的是追求某些潛在結果,例如獲取較高收益、較高回報或較低風險等。與任何形式的主動管理策略一樣,目標是達致若干程度的表現,但於何時或最終能否實現,則存在不確定性。
  那麼,投資者該如何在投資組合中利用因素投資策略?

*如何利用因素投資策略*
 
  首先,投資者應設定明確的目標。由於不同的因素投資策略是按不同的結果或預期來設計,因此必需有明確的目標,方能作出適當的選擇。
  然後,要了解自己是否願意及能夠承受多少主動管理風險。價值股、高息股或低波幅因素投資策略等,都有可能會經歷落後大市表現的時期,即使對於具紀律的投資者而言,有時也是很大的考驗。資產配置的比重應以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作為依據,以協助投資者過渡表現欠佳的時期,否則投資者的信念或會受到考驗。
  投資者如考慮採用因素投資策略,設定明確目標是重要的起步點。如已採用因素投資策略的投資者,則宜嚴守紀律,堅守初衷,按原訂目標進發。
《領航投資香港亞洲零售及中介業務董事總經理 陸頴詩》

【6月限時優惠】 送價值$175維柏健明目藍莓精華36:1► 火速行動

專家陣容
顯示更多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樂本健 x etnet健康網購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 (價值$175)

【有獎問答遊戲】答問題即有機會贏取 新城市廣場Duffy與好友精美禮品

全新【Wealth & Health Club】隆重登場! 首次活動:陸叔《2024投資心法‧養生之道》財富與健康講座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說說心理話

Watches & Wonders 2024

北上食買玩

Art Month 2024

理財秘笈

關注四高危機!

春天養生食療

消委會報告

素食譜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