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評論  |  
國金點評  |  
中國點評  |  
港股點評  |  
期貨/商品  |  
窩輪/牛熊證  |  
ETF  |  
外匯  |  
基金  |  
強積金  |  
地產  |  
圈中人語  |  
最愛專欄

加入最愛專欄

筆者現任恒生銀行首席市場策略員。

18/10/2021 10:56

《每周華語-黃溢華》冰山、煤價、油價、疫情、經濟

  二戰之後,全球經濟踏入新的階段。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至今及全球化等等新因素,都使各國的能源需求急速上升。美股的能源板塊自1950/1960年代亦起了巨大的變化。巿值上升以外,能源企業全球發展,原油/石化工業巨大,涉及甚多行業,可見經濟成長,少不了能源企業/工業。
 
  近十多廿年,極端的事情多的是。例如「9.11」恐襲,有前因後果。衍生了今天的「零」息世界,而地球的氣候面對極端的情況,「春、夏、秋、冬」已日漸「分」不開,大城市面對雨災及極高溫度;水平面不斷上升,都使政府及各大中小企業面對前所未見的考驗。200年前,人類發現了南極,今天因為全球升溫,水平面近200年上升了8/9呎之多。南極冰川及其他大小冰川於全球近30/40年加速溶化!其中不少以「冰山」的形式自巨大的冰棚「分裂」,在大海中漂流、浮動。
 
  今年中,有紀錄以來最大的「Iceberg a76」冰山,面積4倍紐約市之大,自南極冰棚「分裂」,大趨勢是人真的不可能不停地用煤炭及採用原油:產生大量的不同溫室氣體。工業革命之後的幾百年,全球經濟以不同形式擴展,用煤生產電力及鋼鐵,亦有巨大、市值驚人的能源企業。原油相關的行業極為重要,而天然氣亦見角色重要。歐洲寒冷,無天然氣當然不可能。中東各地產油,澳洲/印尼產煤,自然成為全球經濟的得益者。事實上,全球有大量用煤產電的電廠排放大量溫室氣體。近兩年多,因為全球疫情,煤價2019年急挫,結束了近40年用煤擴張的大升浪;但今年中至今的下半年,經濟反彈及用電量回升急,且各地煤的存量低,電力需求近月大力反彈,形成煤價狂升的走勢。
 
  不少企業已因為環保已放棄了投資煤產業。例如日本三菱企業便全面退出澳洲市場。問題是不「用」煤說易行難。電動車「用」電,但「電」也產自煤嗎?1970年代,日本大量採用「核發電」,於東北地區安放了不少核電站,也有多樣重要風險管理建設;可惜「3.11」的9級地震,比想像的分析更強力,天災無情,海水大量湧入核設施,核電站未及「冷卻」:引致核災難。可見能源的運用、生產與平衡需求,非一件易事。極端天災日多,因而不少企業面對全新的營運風險。能源企業,面對新的限制,股價已日見失色。事實上,風力發電、光伏/太陽能發電、水力發電可有更好的改善,提升生產力及效能。甚而有計劃自澳洲沙漠生產太陽能「送」去東南亞的用家。但各主要替代能源,有很大的局限性,由風力、日照甚而水力(河流的水流量),都可以很大的「高、低」水平落差。各大高山的冰川如果半世紀、一世紀仍在消失,那麼水力發電及日常、工業用水亦面對潛在的短缺。
 
  全球70億人口的經濟、70億人口所需,同時使地球生態「吃不消」。能源科技未及全面跟上!而不用煤炭,不用石化,全面採用核電,卻又潛在巨大的「另類」風險。「冰山」日多,水平面不上升,沿岸的人口/大城市、地區未來有必要應對。美國能源企業面對的考驗甚大,但替代能源的企業,即使有政府政策支持,替代能力及速度十分有限,若有科研/科技的重大突破,乃大好消息,因而風力、太陽能及水力發電,有更大作為否?仍看科/科技的突破速度。
 
  不斷有「冰山」裂出「冰棚」,不只反映「熱、熱、熱」,而是南極冰川之「下」,乃一「大火山」!「冰、火」的南極結構,使失衡的南極最終成為人類的全體災難也未可料。人類花了很大氣力才去到南極!「地磁」為「零」的「一點」不在南極,各國都在南極設有研究站,真正影響南極冰川及其他冰川的未來,卻在全地球村的開發能源形式手上。
 
  經濟活動不可能「停」下來,疫情暫見回穩,即見不少地區缺煤缺電。可見能源企業,1960/1980年代,可左右美國政府的能源政策,亦左右了中東的地緣發展。1980年代,美股美匯狂升5年,動力之一,便是「黑金」(Crude Oil Money)。自中東回流美國本土的金融市場。二戰結束前後,美國以美元為原油交易的唯一結算貨幣。1970年代,中東產油國大賺,美元太多,回流美元資產。美債息1980年代在十多廿厘息之內,投資回報十分之吸引。美國1980年代已面對財赤/貿赤,出入口失衡,因而1985年「G3」會議,推跌高企的美元,美元兌日圓自1985年的200多水平,跌至「3.11」的低位80水平之下。
 
  美國能源企業也有不少收購/合併。今天全球面對的是:必需全力減少用原油生產能源,而利用電煤亦必須壓低,使未來幾十年,地球升溫「停止」。很久以前,已有不少科學家提出地球早已因為人類能源/經濟「活動」而見生態失衡:最終衍生極端氣候。或許「失衡」已形成,但能源巨企的風光不見了,責任亦相對極大。可惜持份者甚多,目前不可能立即取代電煤發電廠。
 
  只要看一看自南極裂出的「冰山」日多,而夏天北極巨大冰棚「不見了」,便可以明白促使北極航行,其代價計不到地驚人。疫情暫見控制,但多用科技背後,也生產了大量熱能:地球「終局」可以甚為可怕。
 
  冰島有天然的「地熱」可供利用轉化為日常的電力形式等等;人口不多的冰島,能源需求不大。全球70億人口,不可能無足夠的能源供應。百多二百年前我們找油田,近幾十年,找更多的天然氣田等等,停不下來。大城巿無電?!後果嚴重。美股能源板塊,仍有作為。《資深市場人士 黃溢華》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的士記分制將於周末生效,你認為該制度可否幫助的士提升服務質素?► 立即投票

專家陣容
顯示更多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嚴正聲明】《經濟通》呼籲公眾提高警覺留意偽冒《經濟通》投資群組

如何分辨問米是否真實?通靈問事用什麼工具都可以?靈靈法即場示範通靈!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說說心理話

Watche Trends 2024

北上食買玩

Art Month 2024

理財秘笈

夏天養生食療

消委會報告

山今養生智慧

輕鬆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