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評論  |  
國金點評  |  
中國點評  |  
港股點評  |  
期貨/商品  |  
窩輪/牛熊證  |  
ETF  |  
外匯  |  
基金  |  
強積金  |  
地產  |  
圈中人語  |  
最愛專欄

加入最愛專欄

梁崇讓,工商管理學士學位,現為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總幹事,從事證券及期貨工作近45年,擔任金融公司責任董事及負責人員逾40年,同時擁有外匯業和金銀業的業務經驗,曾任香港期貨交易所市場委員會委員,現持有香港證監會牌照。

梁對金融、證券及期貨業的監管、運作、風險管理有一定的經驗和見解。自2004年開始,分別為《東方日報》、《經濟通》、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會刊,撰寫文章超過1,000篇,內容涉及金融政策和經濟問題,對中港政策和制度以及市場的變化有個人獨特見解。

曾任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副理事長、副會長、工聯會業餘進修中心導師、自在人生自學計劃、證券及期貨持續培訓課程導師,也經常舉辦講座和投資課程,為從業員進行持續培訓課程。

28/07/2022 09:46

《行內行外-梁崇讓》香港也需要開新篇了

  近期香港除了要面對新冠疫情和通關問題的困擾外,移民潮以及人力資源市場屢屢傳出香港人才不斷外流的傳聞,令政府和商界格外關注,上屆特首在卸任前曾公開承認人才流失是不爭的事實,資料顯示香港正面對回歸以來最大的移民潮,2019年至2021年三年間,香港人口淨流出約13萬人,2022年首季度人口淨流出已達14萬人,這是否意味對香港前景缺乏信心的人士增多了?
 
  早前數據顯示,今年首季香港金融及保險業就業人數少於28萬人,按年少7000人,近年香港金融監管機構和港交所(00388)有多名高層先後離職,聽聞還未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替補,以上職位都可算是高薪厚職,照道理不愁沒有人應聘吧!那為何還未能找到接任人呢?反之新加坡方面,首季居民就業人數按年增長約4.7萬人,本地居民就業人數增長更高於非居民就業人數增長,且集中在金融及保險業、資訊及通訊業,該兩行業分別按年增加4000人及3700人,與香港相比正是此消彼長。據新加坡入境數字顯示,今年香港入境新加坡人數增逾1倍,同時有報導指自2019年以來,已有數十家跨國公司將地區總部或辦事處從香港遷出,多間大企業包括:花旗、摩根大通等,將部分高層從香港移至新加坡,並計劃以此作為亞洲總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指出新加坡現有3000多名公民是金融業高階別人員,在金融業擔任較高層職務的公民人數比2016年增加逾80%,料隨通關防疫措施進一步放寬,相信增長會進一步擴大。
 
*「紐倫港」會變成「紐倫坡」*
 
  香港與新加坡出現此起彼落現象,有分析家認為只因香港的生活指數水平和樓價成本太高,新加坡80%以上的人口都是居住在政府所建造的組居中,即公共住宅,香港人則愈住愈貴和愈住愈細,生活環境絕不理想,居住素質愈來愈差,加上這幾年香港社會的動盪以及香港嚴謹的防疫抗疫政策令資金和人才外流。此外香港的金融市場大多倚靠內地企業的融資活動,因此有人批評香港只是中國化的國際金融中心,已無法與新加坡的國際化相比,這也是外資和國際人才流走的原因之一。
  一直以來很多政客、學者、專家、經濟師和社會人士都喜歡拿香港和新加坡比較,事實兩地有很多類似之處,彼此都是曾被英國統治的殖民地,總人口數量也相近,同是缺乏天然資源,只能重點發展服務性行業,在地理環境的因素和多年商貿下,雙方在貿易和航運都具有天然的優勢,同時被暱稱為亞洲四小龍和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更有「紐倫港」的美譽。近年新加坡積極發展金融服務業,並大量吸納外來人才,因此有香港人擔心「紐倫港」會變成「紐倫坡」,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會逐漸褪色。在GDP增長方面,有統計資料指香港人均GDP由1997年至2020年由2.73萬美元增至4.63萬美元。而同期新加坡由2.63萬美元增至5.79萬美元,還較香港多25%,香港GDP的增長約1倍至3600億美元,新加坡則達至2.8倍約3830億美元。
 
*香港種種排名及數據被比下去*
 
  近期香港有多項世界排名正在下滑,除了仍是全球最昂貴的居住城市之首外,新加坡仍被人力資源顧問機構評為最宜居的城市,香港排名繼續下跌至70以外。今年首季香港IPO融資市場總額跌出三甲,只能排第九,香港國際機場競爭力排名由第10名跌至第20名,而新加坡樟宜機場居於第3位。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的世界排名也比香港8間大學為高,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最新公布的2022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排第5位,新加坡排名又比香港高2位排第3位。連國泰航空也跌出由國際知名航空專業評鑑網站最佳航空公司大獎十大以外,排名自然又比新加坡航空低。從上文種種排名和數據,近年的香港確是被新加坡比下去,為甚麼會這樣呢?
  現時香港背靠強大的祖國,是中國企業和資金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重要橋樑,也是人民幣的離岸交易中心,其發展潛力絕非新加坡可比擬,可是近這20年,有部分政棍利用民主民生議題,全力在港搞政治抗爭,搗亂香港社會秩序和安寧,意圖打擊中國,否則本工會部分理事和筆者也不會聯同民間自發組織在2005年發起「反政客亂港元旦大遊行」,只可惜仍不能避免發生佔中和黑暴事件,令香港成為政治戰場,政經發展嚴重受創。相反在這20年來,沒有中國支持和民間自由度不及香港的新加坡卻全力發展經濟,人均GDP和總GDP的增長都超逾了香港。中央政府為了止暴制亂,不得不在香港實施港版國安法,希望香港可由亂至治,由治及興,全面發展經濟。中央政府可謂用心良苦啊!只望香港新領導班子能為香港開新篇,更不要只為了爭取世界排名而亂了方寸,也無須特別與新加坡比較,新加坡是一個國家,香港是一個特區城市,某些事還是要符合國策,只要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跟隨祖國的步伐,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上作出應有的貢獻,相信已是最大的成就了。
 
*港府對「零佣金」視若無睹*
 
  後記:通脹已成為今年全球經濟的最大難題,通脹除了牽起加息潮外,同時也引起行行「加」風,香港當然也不例外,踏入2022年,先後有兩電、煤氣、港鐵、巴士和電車等公共企業和公共交通加價,這些都是直接影響社會民生的必需品,此外食品糧油等物價也在上升。的士業界申請了4年,最終今年獲准加價,最低工資今年會否調升?稍後香港最低工資委員會開會後便將公布,現已傳出今年有機會調升。最遺憾的可算是本土金融業界爭取了近20年恢復「最低佣金制」,一直仍沒有受重視,「零佣金」竟然仍可在「加」風中維持,這對證券從業員來說真是一大諷刺!
  「加」風四起並不代表香港經濟環境轉好,筆者仍見吉舖處處,兩餸飯店愈開愈多,雖然競爭激烈,但排隊購買的市民仍然眾多。現傳出中美科技龍頭巨企已在裁減人手,可見全球企業和打工仔正要面對一次較大的經濟調整,而香港政府和港鐵卻在此時增加人手和加薪,這對勞工市場真是一大喜訊,眾多打工仔之中,公務員和港鐵員工是較幸運的一群,公務員獲得劃一加薪2.5%,港鐵薪金加幅介乎1.6%至5%,真令其他打工仔羨慕。至於金融業,由於市況欠佳,歐美大行早已傳出裁員潮,盛極一時SPAC項目的員工也受影響,不知在港負責SPAC項目的員工有否被牽連?
  自2003年撤銷最低佣金制和實施「一業兩管」後,出現了惡性和不公平競爭,香港本土金融證券及期貨業公司和從業員生存空間收窄了,「零佣金」的出現更令本土業界踏入了冰河時期,現連以平佣專營網上交易吸納客戶的一通和號稱細價股投行的中南證券也宣布退出香港股票市場,原因何在?大家想得出原因嗎?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不會提供免費午餐吧!特區政府雖然多次宣稱重視金融人才,但坦白說,在「零佣金」下,靠佣金收入的從業員如何有收入?那又如何挽留人才呢?又如何培訓人才?又如何讓人才發展呢?有關當局增加自己的收費和加薪,卻要從業員提供免費午餐,這不是「共同富裕」的手段吧?怪不得有獵頭公司表示香港金融服務人才庫肯定會愈來愈少,選擇放棄香港轉投新加坡的人愈來愈多了!還有特區政府對年青人創業和到大灣區發展都作出了支援,卻漠視金融服務業非年青專業人士固守本業和發展,一直對「零佣金」視若無睹,令香本土中小型證券及期貨公司和靠佣金收入的從業員難以生存,現連多家中資證券公司也發出盈警,這不會就是特區政府和港交所近20年的政績或業績的成就吧?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副會長 梁崇讓》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本港主要銀行跟隨美聯儲減息,你對樓市前景有否信心?► 立即投票

專家陣容
顯示更多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嚴正聲明】《經濟通》呼籲公眾提高警覺留意偽冒《經濟通》投資群組

如何分辨問米是否真實?通靈問事用什麼工具都可以?靈靈法即場示範通靈!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說說心理話

Watche Trends 2024

北上食買玩

Art Month 2024

理財秘笈

夏天養生食療

消委會報告

山今養生智慧

輕鬆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