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廖錦興,香港城市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及博士。

廖博士於90年代在香港創業,為工程塑料及特殊聚合物的全方位解決方案供應商,業務網絡遍佈香港及內地多個省市。2009年獲選為香港青年工業家,現為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並擔任多項公職,於2018年獲頒授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

27/01/2023 11:00

《青工俠說-廖錦興》教育、科技與人才

  《青工俠說》自新冠疫情以來,國家對疫情採取「清零」防禦措施,成功保障人民的健康和
生命,亦令民生經濟能正常運作。然而2022年病毒變種傳入內地,影響甚大,但隨著國家在
去年底實施新防疫措施,加快復常步伐,相信2023年民生和經濟將全面復常,香港亦將走在
由亂變治、由治而興的路上。
 
  根據二十大報告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第
一次將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規劃,並放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
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即「高質量發展」之後的突出位置,統籌「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
築牢強國之基。這種三位一體的戰略非常值得香港政府相關政策局首長們參考,要達到城市可持
續發展,教育、科技和人才是三個重要元素。
 
  國家和地方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經驗可作參考,自十八大以來國家出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實施方案》,湖北、重慶、廣東等地紛紛推出地方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方案,改革的深度和廣
度都有所差異,呈現出不同特點。
一)推進科技創新立法
二)促進科技管理基礎制度建設
三)優化科技計劃體系與財政經費配置機制
四)探索項目形成機制改革
五)優化科研項目管理
六)實行科研經費「包幹制」試點
七)強化監督評價
八)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健康發展
九)深化科研院所改革
十)推動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
 
  在2018年教育部、工業和資訊化部、中國工程院發布《關於加快建設發展新工科實施卓
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中,提出大力改革措施,包括創新工程教育教學組織模式
,完善多主體協同育人機制,強化工科教師實踐能力,深化工程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構建工程
教育質量保障新體系等等。從這些發展人才的策略,可見5年前國家對工程教育和工程師培養不
足的警覺性,而事實上,人才培養結構還未充分適應和推動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產業發展變革
,還未形成對產業結構升級轉型的有力支撐。工程教育與產業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脫節,產業界
還未真正參與工程人員培養工作,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沒有及時出現在教育內容中。而啟動更多
針對性的措施可為未來5至10年的工程項目作出建立人才的系統,以填補預知的不足。
 
  科技研發從來都不能視為單一發展目標。國家自推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至今近
10年中,無論力度、決心和執行都貫徹如一,因此近年陸續在不同領域如汽車、環保、航太等
科技發展獲得重大成果,並非朝夕之間的政策,而是體制和決心的成效,香港在發展科研產業也
可以參考國家的成功經驗。《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廖錦興》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
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亞洲最矚目財經講座】陶冬看「2023年:政策轉變之年」與您分析環球市場焦點、中國宏觀經濟、香港樓市前景。► 火速報名

專家陣容
顯示更多

陶冬看「2023年:政策轉變之年」——立即參加亞洲本年度最矚目財經講座!

加息周期唔洗急,最緊要「定」!etnet各大銀行定存息率大比拼!

【今日知昔】尖沙咀鐘樓每代人都有唔同印象!點解大鐘曾超過70年無響?過往呢度係東鐵綫嘅尾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