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不認同香港在大灣區「被規劃」、一國兩制獨特性受損的說法,反而是貫徹一國兩制的獨特性。香港須發揮既有優勢,提升大灣區競爭力,亦須未雨綢繆做好擴容準備。
結合灣區資源 減內耗增多贏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出台後,公民黨質疑綱要由上而下「規劃」了香港角色,港人未被諮詢,擔心一國兩制獨特性被削弱。林鄭不認同這說法,強調政府一直積極全面參與綱要制定,綱要對香港來說是一國兩制發展的新實踐。
香港不存在「被規劃」,因綱要沒強制要求香港發展一些毫無優勢或不想興辦的產業,反而要求香港須發揮固有優勢,鞏固和提升其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推動創科,並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中心。
這凸顯綱要沒違反香港現有制度,也沒要求香港採用內地制度,而是因應香港實施一國兩制,有着完善法治、國際商事糾紛機制和知識產權保障制度,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仲裁中心和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只要香港做得好,內地願跟足香港規則行事,提升競爭力。
事實上,過去40年,香港憑着市場觸覺,抓住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機遇,現在發展遇上瓶頸,需要政策配合,否則在跟珠三角競爭時會出現資源內耗。故九市兩特區需要分工,由中央協調,令人才、資金和技術結合起來,發揮更大協同效應。
大灣區一旦落實,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互聯互通,香港經濟活動及生活空間由748萬人擴大至近7,000萬人市場,商機固然大增,但問題是香港是否有足夠土地、房屋、生活配套支援?如何擴容來迎接大量人流和資金流,將是個挑戰。
籲港發揮優勢 做好擴容準備
隨着內地推出更多便民措施,料愈來愈多人北上工作和生活,而內地醫療水平較低,綱要研究跨境運送非急病的港人回港治療,會否加大北區醫院負荷?假如醫生因大灣區商機而紛紛北上,本港醫護不足會否進一步惡化?港府是否需及早考慮輸入海外醫護?
故本港在發展大灣區時除強化固有優勢外,港府更須改變管治思維,在擴容上做好應對準備,並為內地生活的港人提供足夠支援,港人才會積極投入大灣區發展。
《說說心理話》運動員強大心理質素如何煉成?張小倫分享最挫敗經歷,及後怎樣重整旗鼓?► 即睇